东方明珠为什么叫东方明朱——百度知道

2024-05-18 23:13

1. 东方明珠为什么叫东方明朱——百度知道

名称由来
东方明珠塔的名字来源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关于琵琶的声音的描写,诗人把琵琶的声音比如成珍珠落到玉盘里时的发出美妙声音,“大珠小珠落玉盘”。 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中串联至如茵的绿色草地上,而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浑然一体。
从远处看,中间的东方明珠塔和两边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巧妙地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

东方明珠为什么叫东方明朱——百度知道

2. 东方明珠为什么叫东方明朱

指香港,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是矗立在东方的一颗珠,闪闪发光。

3. 我买的股票怎么今天突然变成了XD....,请问是怎么回事

当股票名称前出现XD字样时,表示当日是这只股票的除息日,XD是英语Exclude(除去)Dividend(利息)的简写。
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场上流通,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的时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东可以参加分红或参与配股,定出的这一天就是股权登记日。
也就是说,在股权登记日这一天仍持有或买进该公司的股票的投资者,可以享有此次分红或参与此次配股。这部分股东名册由证券登记公司统计在案,届时将所应送的红股、现金红利或者配股权划到这部分股东的账上。

扩展资料
XD股票的信息:
1、股票能XD并且分红,这意味着该股当年业绩为正并且表现良好,其管理层有稳定市值控制股票的愿景,所以该股能涨。
2、由于进行股票除权除息之后手头的个股数量增加了不少,不少大资金会运作一段时间让其顺利出清手上多余的个股,所以该股顺势就反弹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票xd

我买的股票怎么今天突然变成了XD....,请问是怎么回事

4. 东方明珠东方指的是什么,明珠指的是什么

东方指的是上海位于东方,明珠指的是电视塔象一颗明珠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位于上海市浦东陆家嘴,与外滩隔黄浦江相望,原名上海广播电视塔,上海市民也常简称其为东方明珠。东方明珠由当时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1991年动工,1994年落成,总高468米。在1994年至2007年间,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最高建筑,2007年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超越。东方明珠自落成以后便成为上海天际线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1]

5. 香港有"东方明珠"的美称,"东方"指什么,"珠"指什么?

香港的美称是东方之珠,不是东方明珠,东方明珠是上海的一个出名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东方之珠——东方故名思异是西方对东方的称呼,在上世纪未东方经济还没有起飞的时候香港经济傲视群雄,被称东方之珠,珠则是因为在珠江口,而珠江因流经海珠岛而得名,而海珠岛因为发现时海岛上有海珠而得明。

香港有"东方明珠"的美称,"东方"指什么,"珠"指什么?

6. 上海是东方明珠,香港是东方之珠,可为什么港澳地区的标题写的是东方明珠?

你好!上海东方明珠是座电视塔呀!按城市来形容上海应该叫东方巴黎。


7. 东方明珠十大技术难题如何解决?

吴欣之,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劳模。荣获2004-2005年度上海市十大职工科技创新英才。 
  吴欣之先后在大跨度、大悬挑、超高层、特殊形体钢结构施工,大型结构整体安装,大型桥梁及地下空间结构施工等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获专利6项。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安装方面,其主要代表作有“F1国际赛车场”大跨度悬挑钢结构,“国家大剧院”世界罕见的大型钢结构壳体安装,“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360米跨度“世界第一拱”钢结构屋盖安装。他领衔开发的计算机控制液压整体安装技术使我国大型结构整体安装和控制技术达到了新水平。在上海磁浮快线建设中,他和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10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攻克了1712根巨型轨道梁安装等世界级难题。


自主创新的带头人-吴欣之

吴欣之,一位从工地上走出来的著名结构安装专家。从黄浦江的三座越江大桥到八万人体育场“世界第一”悬臂式屋盖,从浦东机场“巨鸥”式钢结构航站楼到上海南站亚洲第一大跨度圆形屋顶……都留下了他匠心独运的杰作,他也囊括了劳模荣誉的“大满贯”。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钢结构安装工艺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一大杰作。吴欣之作为科研项目和现场第一负责人,带领技术人员拟出20多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历经3000多次试验,推出了“集群钢绞索承重、液压提升器提升,计算机同步控制”和“高重心无配重垂直控制”等一系列全新工艺;并与建设者一起连续奋战十一昼夜,终于将天线桅杆安装就位,使468米的亚洲第一高塔昂首挺立在浦江东岸,创造了世界高耸结构吊装史上的奇迹。 
  最让吴欣之兴奋不已的是“巨鸥”式的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它不仅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富浪漫色彩的公共建筑之一,而且实现了中国建筑工程界梦寐以求的境界:工厂化施工,流水线作业,计算机控制。在吴欣之的精心安排下,1.5公里长的工地成为了钢结构拼装,组装、区段滑移、整体安装的流水线,4个比足球场还大的钢结构拼装车间被从工厂搬到现场,主楼和登机长廊建筑物两端“巨无霸”大型吊车正在把一榀榀百余吨的弧形钢屋架送到20米高的框架平台上进行每一节间组装;计算机控制的液压同步牵引系统在主楼框架平台上,将相当于6层楼高、标准足球场一样面积、重达1000余吨的每一组组装好的大型钢屋面缓缓牵引到预定的位置上。 
  每当工程结束时,吴欣之忙着为青年人出课题、出思路,鼓励他们把取得的成果升华成“理性”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结合项目总结的科技论文就达三、四百篇,总结的各类工法就有23项,公司已拥有8名教授级高工、6名工程学科带头人,还有2人被命名为市级“发明家”。□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记函授工民建本科专业
81级毕业生吴欣之和他的战友
群星闪烁的刹那间是在东方电视台的追踪报道画面上。当装载着电视塔天线的钢桅杆稳稳地升高至468米的亚洲第一高度时,荧屏上出现了指挥这场战斗的现场总指挥吴欣之和他副手们的身影。面对巨大的成功,他们脸上展现的是一种对过去、对现在、对将来的无比的自信。他们确信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造就英雄的时代,而他们就是这辉煌的时代造就的真正的英雄。这种无比的自信使每一个教过他们的同济大学的教师感到欣慰,更使每一个与他们一样曾在同济大学受到高等函授教育的人感到自豪。因为,他们,成功者的第一步是从同济大学函授学院开始迈出的。
    在巍峨、挺秀、渐渐展露迷人风姿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下,我们 在一排低矮的工棚里找到了他们。
王大年,同济大学首届函授毕业生。现任上海市机械施工公 司副总工程师;罗仰祖,同济大学84届函授毕业生,现任公司主任
    工程师;吴欣之,同济大学86届函授毕业生,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当我们的函授生与总工、总经理这些重要的岗位联系 在一起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了解到这个上海著名的大公司的技 术领导层有半壁江山是成人高校毕业生支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深深地感受到成人教育的巨大生命力。然而,更令我们由衷赞叹、肃然起敬的是我们的函授校友们创下的辉煌的业绩和他们视事业为生命、爱企业胜爱家的艰苦创业精神。
    王大年,1961年从同济函授毕业后,长达5年半的系统学习为他事业的起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0年代,王大年作为一个年轻的技术员,主持了上海文化广场网架房顶整体提升,当时属全国首创;其后,他又主持了青海路电视塔156米整体起板工程。此项目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90年代,上海经济腾飞,为王大年事业上的发展提供了驰骋的广阔天地。他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建造。由他主持的南浦大桥西主引桥大跨度曲线箱梁(长45米,重250吨)起吊安装一次到位,荣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吴欣之和罗仰祖,这一对在崇明农场肩并肩作战的战友,自来到机械施工公司后,为弥补十年动乱造成的知识匮乏,尽快适应公司发展需要,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的基层锻炼之后,相继走上了函授学习道路。1979年,罗仰祖报考同济函授,800名考生中仅录取了 35人,罗仰祖成为这35个佼佼者之一。1984年从同济毕业后,他参与了新锦江饭店43层钢结构吊装工程,还独立主持了海口市火力发电厂的一个大项目。大量的实践和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使罗仰祖迅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他参加了南浦大桥西主引桥大跨度曲线箱梁的吊装工程,在攻坚杨浦大桥时担任了主任工程师。1993年罗仰祖以其令人信服的成果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与罗仰祖经历相仿的吴欣之,1981年入学同济函授,1984年在同济大学就学期间就担任机械施工公司副总经理,1992年接替即将离任的王大年担任总工程师。
    如今,这两代同济函授学友为着又一个新的瑰丽的目标,让东 方明珠电视塔在世界的东方闪闪发光,贡献着他们全部的聪明才 智。电视塔天线提升是该工程十大技术难题之一,是建设部重大项目之一。天线自高120米,提升高度为350米,顶高468米,为亚洲之最。桅杆自重390 吨,总重450 吨,提升如此重的天线桅杆至如此高的绝顶,不仅国内无先例,世界也无先例。机械施工公司中标之后,面对挑战他们废寝忘食,弹精竭虑,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过长达十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和多次的试验,在母校专家老师们和各方的全力支持下,终于确定了采用钢索液压提升和计算机同步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提升方案,并且一举提升成功,开创了提升重量和提升高度的世界之最。
    然而,这一切的辉煌,就是在这小小的工棚里运筹的。这小小的工棚,走得重一些,灰尘就簌簌往下掉,电风扇一开,整间屋子摇摇欲坠。小屋的一角,放着一只小小的锅子和一只小电炉,我们的吴欣之总工每天就是用这小锅做点便饭。吃些从家里带来的小菜聊以充饥,从不去工地食堂吃一顿工作客饭。而每次获得科研项目奖金,都是送给有病的或退休的职工,连门房的家属生病,他也关怀备至。从吴欣之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清贫而又富有的闪光形象。而罗仰祖的话更是代表了他们共同的心声:我们转战南北,艰苦创业,住的是工棚,擎起的是大厦。有人不理解,也有的大学生刚分配到公司不久就想方设法调走,可是我们这些成人学生是公司培养出来的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与公司有着深厚的感情。公司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发展,公司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东方明珠电视塔工程竣工之后,我们将赴新的战场。能容纳8万人的上海市体育馆即将上马,88层国贸大厦就要开工,人的一生能够参加这样伟大的建设,这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从罗仰祖的话中,从他们的脸上,我们又看到了那种可贵的自 信,那种对过去,对现在,对将来的无比的自信,那种令一个普通的
    函授生成为时代弄潮儿的无比的自信。我们祝福他们,同时也祝福每一个函授校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吴欣之(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



建工集团吴欣之:金茂 东方明珠 国际机场少不了

说来你可能不信:

  南浦、杨浦、徐浦三座大桥、上海体育场、金茂大厦、东方明珠、浦东国际机场……上海三个三年大变样的一个个标志性工程中,都凝聚着吴欣之的智慧和心血。结构安装有难题,找吴欣之,在工程安装界是不争的事实。

 

  无数个深夜,建工集团上海机械施工公司灯火通明,技术人员仔细地演算数据,制作图表,却毫无倦意。他们自己也搞不清:跟着吴欣之干活,怎么就这么有动力?

  每一个工程结束,纯朴的建筑工人都迟迟不肯离去,为的是和满手油污的总指挥吴欣之握个手,合个影。他们说,有这样的指挥在,再干十个工程也不累!

  机施公司党委书记徐宝钧这样告诉记者:“吴欣之靠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认识他的人,他是我们机施公司的‘精神’。”

  不断创新求突破

  1994年4月,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重450吨、高118米的桅杆将在350米的高空进行提升吊装。这可是世界级的难题。用直升机吊装?不符合我国实际施工条件;在450吨的桅杆下加上同重量的负荷后提升?太费工费料,质量也难以保证……吴欣之将国内外曾经采取过的方案一一比较,又一一否定。他的脑中不断地变换着各种思考角度,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何不采取液压控制、垂直提升的办法,让桅杆直接从塔体的“大球”中穿出?一个新点子就此诞生,桅杆一次吊装成功!

  这仅仅是吴欣之解决的无数难题中的一个。在机施公司,吴欣之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水平打动了无数和他共事的技术人员,大家都说,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当代共产党员永不言退的光芒。

  吴欣之是“老三届”,二十年前,他从农场调到工地,成为一名整日与钢丝绳、滑轮组、卷扬机相伴的起重工人;二十年间,他通过刻苦的自学完成高中、大学、研究生课程,并埋头致力于改造传统起重工艺。在他的主持下,计算机同步控制液压提升等一系列现代化起重技术,在上海的重大工程中屡建奇功。

  “时代进步的灵魂是创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坚持求新的脚步不停,才能最大限度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能。”这就是吴欣之的信念。而支撑这一信念的“根”,来自家庭,来自社会。吴欣之的父亲是一名电机工程师,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没有让这位曾经踌躇满志的父亲大展拳脚。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上海的建设高潮中,吴欣之却获得了实现父辈理想的大好机会!而南浦大桥建设者们创下的“大桥水平、大桥风格、大桥速度、大桥精神”,则激发了他克服工程难题的不竭动力。

  向心力激发起群体智慧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为什么一些重大工程项目,总能被机施公司获得?吴欣之回答:建筑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为有了机施公司这支团结的队伍,他的新点子才得以实现、论证和优化,从而在激烈的竞标中脱颖而出。然而,吴欣之没有提到的是,作为公司的总工程师,他调动了整个集体的积极性,在公司上下凝聚起一股无形的向心力。

  吴欣之是获得过上海、建设部直至全国劳模荣誉的共产党员,又同时身兼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机施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职务。他在业务上可谓出类拔萃,无论是起重、结构还是机械、测量,他都了如指掌,令多少科班出身的科技人员佩服不已。可是在吴欣之的理解里,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光有一个人的优秀是不够的,要让一群人优秀才算成功。

  在他的提议下,机施公司订阅了多种价格不菲的国外建筑工程杂志。记者看到,每本杂志里面都附着技术人员传阅的记录;吴欣之还积极为技术人员争取参加各种国际交流的机会……点点滴滴的事情,在公司内部汇成了好学、鼓劲、团结的氛围,大家为争取每一个发挥才干的机会而拼搏。

  1996年底,浦东国际机场“海鸥展翅”的设计创意刚刚在报刊上披露,吴欣之立刻领衔组建了一支科技攻关队伍,近百名技术、管理人员像开足马力的机器一样运转起来,一场技术方案的“群英竞赛”在公司内部悄悄展开。机械设备安装人员提出最合理的设备改装方案,测量人员拿出最精细的数据测量办法……每一个设想的背后,是多达几千次试验的支撑。最终,当吴欣之将厚厚一叠技术方案,1:700的可自动演示施工工艺的精美模型呈现在专家面前时,中方总设计师汪大绥当场表态:“我支持这个方案,这是一个与结构特点相吻合的中国式方案!”

  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舞台

  “吴总脑子里装的东西特别多。”一名技术人员说。人们弄不明白,对工程进展、技术情况,吴欣之如数家珍;对技术人员的家庭状况,工人的细枝末节,他也知道。

  一次,吴欣之和大家工作到深夜,他对同事说:“快12点了,你得赶快回去,不然电梯停了,又得走十几层楼梯。”

  工程奋战到大年夜,几个家住崇明的工人突然拿到了回家的船票,这是吴欣之特意为他们定的。吴欣之怎么会知道这些情况?

  “多为别人想一想。”吴欣之经常对周围的年轻人说。是啊,多为职工想一想,让职工能在处理好“小家”关系以后,无牵挂地投入到公司、事业的“大家”中来。

  吴欣之知道,如今的建筑市场,正演绎着硝烟弥漫的技术人员争夺战。面对外资企业开出的高薪,国企靠什么留住优秀的青年人才?“应该为他们搭建舞台,让他们在技术舞台上寻找大展拳脚的成就感!”吴欣之的话是那样掷地有声。张晶、黄毅、林陆晨……,一批批年轻技术人员被破格提升,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最近,有一件事令吴欣之颇为振奋:公司年轻人里,出了一个“巡警”!这可不是马路上替群众排忧解难的“巡警”,而是乐于帮助同事解决业务上难题的技术人员袁鼎。一个“巡警”带动一种互帮互助的精神,这怎能不让吴欣之欣慰?一个个小“吴欣之”在成长,又怎能不让他欣慰!

  精神的钢筋铁骨已然成为机施公司最可宝贵的财富,而撑起它的是四个大字:共产党员。

 

为重大工程镶嵌“宝石”

如果说,上海市的重大工程,如同一顶顶“王冠”。那么,吴欣之和他的团队,就专门为“王冠”镶嵌顶上的“宝石”。过去十几年,吴欣之作为结构安装专家,用一个又一个“吊装瞬间”,点亮日新月异的大上海,也点亮了自己的人生。 

 
 
 

大风里“猴子爬树”

  “最后只剩下22米多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吴欣之至今还记得,1994年“东方明珠”450吨钢天线桅杆冲顶时,出现的惊险一幕。“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刮大风,当然不能施工。但气象预报说,大风要连刮7天,停工更不安全。”

  在350米的高空,吴欣之心急如焚。至今他已记不得,自己在“几乎站不住脚”的高空平台上,究竟喝没喝过水。长达20多小时的研究后,吴欣之提出“安装新支架、继续施工”的方案,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认可。

  “海鸥”大雨中起飞

  浦东机场航站楼163平方米、总重3.2万吨的“海鸥”式钢屋盖安装,在当时是“超级难题”。然而,回忆起这次吊装,吴欣之却满脸欣慰:“当时虽然是全世界首次采用这种工艺,但吊装时,我已经胸有成竹。”

  原来,为了这次吊装,吴欣之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有一次实验时,下起了暴雨,雨水浇得人睁不开眼睛。坚持了一上午,实验做完了。正是在这次实验中,吴欣之获得了关键的第一手数据。

  坚守“施工不扰民”

  参与沪闵高架二期工程,吴欣之印象最深刻的,是吊装“桥上桥”时,地面仍保持道路畅通。

  此前,上海进行高架建设,要搭建脚手架,还要占用地面道路。吴欣之和他的团队,认真研究,最终决定,将“桥上桥”先在几百米外拼装好,再将重700余吨、面积1300平方的“桥上桥”,高空平移300多米,移到预定位置。

  吴欣之说:“在吊装工作过程中,下面的交通保持畅通,这让我印象深刻。”

  “变形金刚”真省钱

  铁路南站钢结构屋盖,是一个直径270米的大圆盘。受施工空间限制,吴欣之带领科技人员开发研制了123米大跨度旋转龙门吊。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这个龙门吊可以说是‘变形金刚’。哪里有空间,就往哪里伸展。”吴欣之说。不过,这个“龙门吊”着实省钱。“请外面加工,没有1000多万元,根本不行,但我们只用了180万元。”之所以这么省钱,是因为龙门吊的回转轴承,用的就是地铁建设中一个报废的盾构主轴承,只需3万元。而123米的大梁,也是由其他部件改造的。

  外国人也竖大拇指

  上海旗忠村国际网球中心的开启式屋架,是由日本建筑师设计的。安装前,一家日本公司认定,安装屋架“非己莫属”,结果开出天价。然而,最终业主选择了国内单位,由吴欣之和他的团队,完成了钢结构吊装。

  这一次吊装,让吴欣之记忆深刻的,是安装方法让外国专家竖起了大拇指。去年,日本建筑师来华,看到了钢结构安装的三维动画,他表示一定要见见吴欣之。见到吴欣之后,日本建筑师感慨地说:“这样的吊装方法很先进,也很新奇,完全可以到国外去交流……”

东方明珠十大技术难题如何解决?

8. 东方明珠和东方之珠各是那里的

上海东方明珠-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中串联至如茵的绿色草地上,而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浑然一体,创造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
此塔与扩大至15.5万平方米的浦东公园融为一体,园内还有大小不同15个球体,烘托电视塔的二个巨大球体,故有"东方明珠"之称。
东方之珠-香港的美称, 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只有5000人的小渔村,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大都会。香港有美丽的夜景,尤其是1998年之前香港的启德机场在运作的几十年间,由于启德机场位于香港的市中心,从晚上抵达香港的飞机上,可以看到香港万家灯火的繁华景色,恍如黑夜中的明珠。香港因而有东方之珠的别名和美誉,这个称号起源于1970年代,除了形容香港之美,也形容香港经济之繁荣。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在1970年代起被国际上誉为「购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