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的人物经历

2024-05-17 17:54

1. 王芳的人物经历

1977年考入苏昆剧团(2001年改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昆苏兼学。以昆剧武戏《扈家庄》开蒙,饰演扈三娘。启蒙老师施雍容为其打下了良好基础,王芳凭此剧在1979年苏州市青年演员汇演中,获得学员表演一等奖。在校期间跟随沈传芷、姚传芗等老师学习《游园》、《惊梦》、《寻梦》、《思凡》、《琴挑》、《惊变》、《埋玉》、《评雪辨踪》、《断桥》、《描容别坟》、《胖姑学舌》等昆曲折子戏。毕业后跟随著名昆曲演员,有“旦角祭酒”之称的张继青老师学习,并随张传芳、倪传钺、章继涓、尹继梅、柳继雁等多位传字辈、继字辈名家学习昆曲传统剧目。且得到庄再春、蒋玉芳等苏剧名家亲授,学习《醉归》等苏剧剧目。八十年代末,戏曲行业出现整体低迷,王芳不得已离开昆剧团,去了中外合资的婚纱公司学习化妆。但暂时的离开并没有阻止她追寻艺术事业的步伐,1992年在泉州参加了“天下第一团”的优秀剧目展演,王芳表演的苏剧《醉归》以最高票名列优秀表演奖榜首;1994年,在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中,她的《寻梦》又获得好评,获得了“兰花最佳表演奖”;紧接着1995年一举摘得梅花奖。这使她觉得越来越不能离开昆曲舞台,于是放弃了婚纱公司的高额工资,毅然决定回到昆剧团。 2005年,她以三本昆剧《长生殿》再次摘得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成为“二度梅”获得者。此后,更是为观众不断演出了众多精彩剧目,塑造了无数经典的舞台形象。在2012年昆曲名家年度雅集中,王芳说:“昆曲是我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心中的恋人。我这辈子会追随她”。

王芳的人物经历

2. 王芳的人物经历

5岁时已经知道穿衣服要有腰身,但苦于没有腰带,便从邻居家的鸡窝上拽出一根铁丝,缠于腰上,满院奔跑,成为大院中的风景。7岁加入少先队,9岁成为学校的“三道杠”。  10岁第一次烫头发,被老师当堂骂哭,然后被迫剪成男孩头。  14岁读琼瑶的《窗外》。  15岁开始接受专业的音乐训练,学过钢琴、手风琴、声乐和舞蹈,但都只是学过而已。  17岁初恋,持续两年,第一个男友是帅哥型的。  19岁开始正式在包头有线电视台主持节目(以前都是嗣着玩的)。  21岁加盟内蒙古卫视,主持青少节目《娜荷芽》。  23岁走遍内蒙古草原森林戈壁,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24岁只身漂到北京,后在银汉公司落下脚,开始主持北京电视台的节目。  29岁主持《快乐生活一点通》,成为北京家喻户晓的“乐乐妈”。  31岁当妈,如愿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公主婉儿。她专为女儿创建了博客,并上传情感小文章,点击率逼近2000万。  32岁开始主持情感类谈话节目,平均每年接近700期,主持的《选择》《谁在说》均为同时间段北京地区所有栏目中的收视率冠军。  35岁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我是爱情课代表》。

3. 王芳的早年经历?

       王芳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她的母亲曾经是一名在沈阳当地的纺织厂整理车间的工人,父亲曾经是在一所职业技术院校的电工。由于当时父母都很喜欢看《英雄儿女》,就决定如果生男孩就叫“王成”,生女孩就叫“王芳”,所以给她取名叫“王芳”。       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电子琴,从15岁开始学习唱歌,之后参加了不少各种比赛,2002年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学习民族声乐演唱,200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音乐教师。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还参加了第十一届青歌赛,之后还参加了两次青歌赛,不过都以未晋级复赛而止步。一步步走来,直到2014年携《英雄赞歌》踏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从王芳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来看、她的选择和 家人朋友的支持是正确的。

王芳的早年经历?

4. 王芳的艺术成就

2007年《瑶里放排》荣获“江窑杯”景德镇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2007年山水荣获《中国首届千年瓷都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银奖;  2008年陶瓷瓷板山水画《溪山飞瀑》在江西省“珠山官窑杯”第三届师生陶艺大赛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008年在景德镇陶瓷美术馆首届山水画家作品展中,参展作品《黄山观音图》荣获一等奖;  2010年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金奖;  2011年在景德镇首届陶瓷手工技能电视大赛中,所创作的山水画瓶荣获一等奖;  2011年获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银奖;  2011年获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银奖;  2010年作品《巍峨井冈山》获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铜奖;  2010年作品《国色天香》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银奖;  2008年第四十三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获.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2011年第六届黑龙江文化产业博览会“百花杯”金奖;  2008年《山水骏马图》在第四十三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中获金奖;  2011年作品《碧幽清音》获景德镇“唐英杯”百花奖三等奖。

5. 王芳的早年经历

王芳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她的母亲曾经是一名在沈阳当地的纺织厂整理车间的工人,父亲曾经是在一所职业技术院校的电工。年少时父亲身体一直不太好,有12年之久都住在医院疗养,那时候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妈妈毫不犹豫的支持着她的音乐路。妈妈在培养她的过程中吃了很多苦。不仅如此,妈妈的同事还经常嘲笑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嘲笑王芳不是学习音乐的料。 一步步走来,直到2014年携《英雄赞歌》踏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从王芳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来看、她的选择和 家人朋友的支持是正确的。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电子琴,从小胆子特别小,妈妈为了锻炼她的胆量就让她出去参加电子琴比赛。从15岁开始学习唱歌后,就频频参加各种比赛了,她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和辛苦,在2002年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音乐教师。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还参加了第十一届青歌赛,之后还参加了两次青歌赛,不过都以未晋级复赛而止步。

王芳的早年经历

6. 王芳的人物生涯

1991年9月—1995年7月,在新疆石河子农学院动物科学系(现石河子大学动物科学院)攻读兽医学士学位,1996年9月—1999年7月,在江苏农学院动医系(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攻读禽病学硕士学位,主要进行禽大肠杆菌菌毛单克隆抗体的研究;1999年9月—2002年6月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攻读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从事减毒沙门氏菌载体与抗原呈递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研究。2003年1月—2005年12月承担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人才”项目(BK2003424)《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毒力因子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学特性鉴定》。2004年度参加国家攻关子课题“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三重PCR诊断技术”(2004BA514A16-5)。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著书2本,另外还申请了国家专利: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rApxⅣ试剂盒的研制。

7. 王芳的人物访谈

兰幽香风远——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芳访谈·昆苑奇葩含露开·金红(以下简称“金”):王老师,昆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已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您作为一线演员和传承人,肯定有许多感受,请谈谈您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感受。王芳(以下简称“王”):好的。我13岁考入苏州昆剧院,当时叫苏昆剧团,我属于随团学员。那时传字辈的沈传芷、倪传钺、薛传钢等先生都还健在。我是武戏开蒙,学的第一出戏是昆剧《扈家庄》,我饰演扈三娘。启蒙老师施雍容功底非常好,给我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当时是密集式学习,进团半年后基本上是以功出戏,以戏带功,把基本功和学戏连在一起。老师不仅教身段与锣鼓点子如何“和”,还教如何领会人物,如何表现扈三娘的傲气。比如锣鼓响起,“四击头”,出场了,一亮相,让观众看到你第一眼,但是出场声“哒”的时候要缓些,“呔”圆场时要跑得特别快,要把那种目空一切的感觉突出来。这时你马上感觉到这个女子的野性。然后,“锵”亮相,又规范了,而这又是不规范中的规范。起初我并不理解为什么这么演,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完全是模仿。后来才明白,这是为了突出扈三娘的个性。《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又与扈三娘不同,其中的文武结合特别有讲究。比如虞姬拿着宝剑出场,“呔—呔”,要踩在锣鼓点上,并且一定要慢半拍,是为了显示她的“媚”,而这种带有媚态的舞剑对表现虞姬特别重要,正与她形象吻合。所以演员的肢体语言一定要展示出人物的本质,这就是艺术魅力。我常想,艺术创造过程就像写字,开始是“描红”,接下来是“临帖”,然后才是写,“出帖”。艺术人物创造过程,就是对角色的理解、积累和展现过程。金:您是何时改学文戏的呢?  王:《扈家庄》在1979年苏州市青年演员汇演中,我获得了学员表演一等奖,从此我更加拼命地练功,但由于练得太猛,又不注意科学用嗓,结果嗓子充血,声带闭合不拢,“倒嗓”了,说话时只有气,没有音,完全哑了,只得“声休”。一年后,团长顾笃璜先生建议我边“声休”边学习文戏的基本功,原来的武戏基础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学文戏。金:谈谈您最初的文戏创作。王:我们入学后学的昆剧折子戏很多都是文戏,像“游园”、“惊梦”、“寻梦”、“思凡”、“琴挑”、“惊变”、“埋玉”、“辨踪”、“断桥”等等,大都是沈传芷、姚传芗老师教的。1988年我在北京看到张继青老师演的《牡丹亭》,被迷住了。当时的张老师从外表上看并不像16岁的杜丽娘,但是当她表演时,却分明感觉她就是杜丽娘!演得太好了!当时,只要有张老师演出,我就跟着看,常常是藏在幕后看,特别痴迷。张老师看我那么喜欢,就让我到南京跟她学。1994年我获得“兰花最佳表演奖”的“寻梦”,就是综合几位老师技艺的结果。当时参赛的有7个杜丽娘,张老师也在现场看演出。她说:“有的演员是在‘讲’杜丽娘,而不是‘演’杜丽娘。”也就是说,演员不能游离于人物之外,要真正地“演”人物。金:您讲的真好,这些感受对年轻演员会大有启发。王:刚开始学时,我只是单纯地模仿张老师的唱。她的声腔特别甜美,听她的声音,马上就会想到那个水灵灵的杜丽娘,生动纯净,脱俗。张老师是苏剧世家,她从小昆苏兼学,声腔融入了昆剧和苏剧唱腔的精华,特别好听。昆剧与苏剧是两个剧种,但又相互滋养。比如苏剧声腔里半阶音、升降音多,吐字时“扁”字多,很难发音,但是腔格可以走“上”也可以走“下”,因此昆腔中加一点苏腔,会更婉转。我先是在声音、咬字方面模仿张老师,但因为自己“倒嗓”过,不可能完全像她,所以我除了练好唱腔外,还更加注意如何表现人物。  ·暗香浮动月黄昏·金:说到昆苏互养,便想到您的苏剧代表作《醉归》。王:我们是苏昆剧团,苏剧、昆剧都演,《醉归》是苏剧的代表作之一,我毕业前跟蒋玉芳、庄再春、柳继雁等老师学了这出戏。她们是苏剧团的元老,演技非常高。1981年,我以此戏参加苏州市青年演员汇演,获得了一等奖。金:还记得陆文夫先生在《后有来者》一文中对您《醉归》的评价:“王芳一登台就带有一种诗人的气质,举手投足不是风尘中人,而是温良秀美的古代女诗人。她没有把妖冶当作妩媚,没有把轻浮当作轻盈,没有把内心的苦闷当作无病的呻吟,她是那么的含蓄、深沉、娴静。对一个演员来说,最可贵的不是什么高难度的动作,而是一种难以描绘的气质,即通常所说的天生丽质。天生丽质不是天生的,也不仅仅是外貌的美丽,而是一种内心美的流露,是精神状况的物化。最高明的演员是用心灵演戏的,唱念做打是心灵的通道,即所谓的得手应心。得手而不应心者,那戏就少点灵气;应心而心不高雅者,就没有那种高雅的气质。应该说,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王芳似乎是个天才,一下子便进入了角色。”王:非常感谢陆老师的肯定。苏剧《醉归》是我演艺生涯的里程碑,这出戏最重要的是把握人物心理。以前我对花魁女有种误解,就是老想着是她心情不好。背井离乡,寄人篱下,沦落风尘,不就是心情不好嘛,那么她的情绪肯定低落,我演的时候情绪也很低落。但后来我体会到,花魁女不仅情绪低落,更有借酒浇愁的痛。她醉后归来的一段唱表面很兴奋,却隐藏着极度的悲哀,极度的痛,而这种痛是真正的心痛,唯有自己知道,所以她酒醉后展现出来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花魁女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像李香君、柳如是这些女性都不是我们现代社会概念中的妓女,而是美女、才女、文人智者。花魁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卖艺不卖身,任何场合都有自己的思想,不随波逐流,出淤泥而不染,才称之为花中之魁。若要把她演成风尘女子,就把人物降低了。所以我把开场中那个风尘般的笑改成面对王九妈表演。虽没有任何唱词、念白,但肢体语言及内心独白就是在对王九妈说:我什么都会,只是我不喜欢这样!要演出花魁女的全部无奈。观众看到这里会觉得花魁女太可怜,太无助了,这样她的形象就突出了。金:听说您为了演好《醉归》,还特意喝酒来体会。王:刚学《醉归》时不知道什么是醉,怎么醉,也体会不好醉步与病步的区别,常常是往前挪两步,往后挪一步,摇一摇、晃一晃就表示醉了。到1986年准备参加省里汇演时,我们苏剧队的队长褚铭老师说,你喝点酒,感受一下醉的感觉。我想也对,回家后就喝了半斤红酒,可没想到引起皮肤过敏,浑身长满了疙瘩,难受了好几天,也吓得从此滴酒不沾。但是喝酒确实会感觉兴奋。这出戏曾多次获奖,1994年,我演昆剧《寻梦》、《思凡》和《醉归》,又获得了梅花奖。金:《醉归》大概演了多少场?王:从1979年开始,总共演多少场都记不清了,但每一场对角色的理解都是渐进的。最初演《醉归》,常常只强调唱、念、做、表,不太讲究人物。等到我去南京参加汇演时,对花魁女“醉”态的把握一下子领悟了,突然觉得还能这样演?就是说,花魁女的形象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绝对不是简单的愁眉苦脸。花魁之痛是她的心灵之痛,演员可以用笑来表现她的痛,但却是深潜于心的隐痛。金:强调表现内心之痛。王:是的。一个角色的成功是通过一场一场不断的积累换来的。先是老师教,然后自己想,揣摩,最后付诸舞台实践,几个循环过后,演出时的状态就不一样。体会这些丰富内涵还要感谢其它戏的排练,因为我们同时还排演了苏剧《五姑娘》。《五姑娘》是现代戏,1983年我得了省优秀演员奖,那时比赛少,能在省里获奖相当不容易。这次获奖给了我更大的鼓励。  ·豪华落尽见真淳·金:下面请谈谈您的重头戏昆剧《长生殿》吧。王:《长生殿》2003年开排,整整排了一年,其中的“惊变”、“埋玉”等我们小时候就学过,但这次与以往的感受不同。比如杨贵妃请皇上赐死,是真诚的。兄弟姐妹挟势弄权,还不都是依仗着杨娘娘在,千错万错都是我之过,但我情真也。唱道:“只有一点那痴情,爱河沉未醒。”杨贵妃也因此感动上天,成为仙子,与唐明皇天上重圆。“埋玉”结尾,当贵妃说“这株梨树就是我杨玉环葬身之地”时,是含着苦笑的:没想到这株梨树就是结果我性命的地方。这样看起来好像不那么痛苦,但观众却感觉特别心酸。然后当她拜谢皇上“今后再也不能相见了”时,人们一下子便能感觉到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所以好多人对我讲:你的“埋玉”让我们掉泪啊!能够将传统戏演到动人心魄的程度,非常不容易,这也是昆曲的长处。金:通过真情将情节串联起来。王:杨贵妃从成婚到死到升天,年龄跨度不大,她是横向跨越,是人、鬼、仙三种境界的跨越。所以三本戏要表现出不同的杨贵妃。比如“定情”,表现重点是贵妃刚入宫时的纯朴感情;中间的“惊变”、“埋玉”,是一种成熟的爱情;后面成为鬼和仙时,则更加理性。表演时要紧紧把握贵妃娇、慧、妒的特性。杨贵妃嫁给唐明皇时已经是成熟女性,她在皇帝面前不仅有娇羞,还有理智。她非常理解唐明皇,懂得男人,是在与唐明皇的相处过程中把握感情的,走一步看一步,很自然。她知道唐明皇需要什么,会迎合他的想法,同时又不失去自己,也正因此她才可爱,唐明皇也才喜欢她。因此第一本要自然地展示她的妩媚,恰如第一场沐浴后,观众也似乎感受到清香四溢。金:重要的是对贵妃性格的把握。王:如果演得不到位,就会像个无知少女;演过了,又不高贵了,要把握好尺度。“絮阁”表现贵妃的转变:起初她还跟唐明皇哭闹,可当高力士讲“如今满朝臣宰,谁没个大妻小妾”时,她一下子明白了,是呀,我这样闹有什么好处呀?如果真的把我打发了,我不就什么都没了吗?女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哭呗,于是她就哭,而且一定要让皇上看见她很委屈,要恰到好处地表现有点小吃醋。下场时贵妃有三个“哎”,还有一个窃笑:唐明皇一边笑,一边拉着贵妃的手准备下场,这时杨贵妃回头一笑。怎么笑呢?笑得不到位,观众感觉不到;笑过头了,又觉得这个女人狡猾刁钻。应该是一种可爱的窃笑,连她自己都觉得好笑,是取胜后的小小得意和满足感。我加了一个很满足的歪头,让人觉得可爱:他现在不是满足我了嘛,他也向我认错了嘛,一切还是我的,我还是有小赢头的。这个笑就很合适。所以每次下场的时候,观众都会鼓掌。金:很多观众都赞赏您的“絮阁”,点点滴滴都是戏。还有“小宴”,也好。王:杨贵妃是个性格丰富的女性。“小宴”中,她陪唐明皇喝酒,喝第一杯没感觉,喝第二杯会觉得有点热,等喝第三大杯后,血液就往上冲,兴奋了,脖子要往后靠,眉飞色舞起来。生活中的男人是舍不得自己女人喝醉的,但唐明皇希望贵妃醉,因为她喝醉的样子美,他喜欢看她的醉态。杨贵妃也知道这些,所以她一边说我不能再喝了,一边又喝。她的姿态是反常规的,头、手都朝外摆。一杯一杯地喝下去,眼神一点一点地变化,叫“万岁”的时候是出音不出唇,嘴皮子几乎不动,行动和语气都不在一个节拍上,动作迟缓了,而自我感觉却是:我没醉,我很清醒。金:您讲得精彩。王:这都是积累的结果。当年沈传芷老师告诉我们,昆曲演到最好的境界是“然”,即最自然的表现。昆曲是诗化的,它不在乎每一个动作是否到位,但要做到属于这个人物的境界。一个自然的过程是粘连在一起,不能像照相一样定型。所以,演员的表演要发乎情,要用内心的情带动外在的动作,以情出形,以情带形,达到情与形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金:听了您的讲述,很受启发,感受到了一名优秀演员的素质,也感受了那么多艺术真谛。谢谢您 !

王芳的人物访谈

8. 王芳的代表剧目

1、在《长生殿》中饰演杨贵妃,并擅演其中的《絮阁》、《惊变》、《埋玉》等传统折子戏。2、在《牡丹亭》中饰演杜丽娘,成功塑造了怀春少女一梦而亡,又为情死而复生的舞台形象。其中《寻梦》成为其代表剧目之一。3、在《白兔记》中饰演李三娘,以正旦应工。尤以《养子》最为著名,”推磨“与”产子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了创新,表演形象逼真,极具张力。4、在复排昆剧《满床笏》中,曾先后饰演过萧氏与师氏两个角色。5、在新编昆剧《西施》中饰演西施,并凭借此剧获得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6、主演电影《凤冠情事》,该片展现了两出昆曲折子戏,《烂柯山·痴梦》与《紫钗记·折柳阳关》,王芳在《折柳阳关》中饰演霍小玉。此片入选第6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及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8、在苏剧《花魁记》中饰演花魁女莘瑶琴,尤擅演《醉归》一折,著名作家陆文夫赞其“一登台就带有一种诗人的气质”。 9、在新编苏剧《柳如是》中饰演柳如是,并凭此剧获得第24届上海白玉兰“主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