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2024-05-18 22:01

1. 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看惯了华为的做事方式,突然发现,有些互联网企业真的是有些太薄弱了。至于为何,其实道理很简单,国内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先不说有多少技术研发,有多少投资沉淀,单单对于成功的定位就有些过于肤浅,很多企业的老板都会默认企业的上市就是一种成功。事实果真如此吗?明显不是。
  
 就在6月的最后一天,滴滴踩着年中的时间节点成功上市,市值最高的时候一度达到800多亿美元,一举成为全国第八大互联网公司。但是仅仅2天之后,网信办发布通告,滴滴出行因为其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遭到点名批评并做下架处理,受此影响,滴滴总体身价顷刻间蒸发355亿。
     
 原本以为此事是对滴滴违规的一个警告,可没成想,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就在最近,网信办再次出手,直接下架滴滴企业版APP,合计数量超过25款,而这25款软件基本是滴滴全部的客户端,网友调侃滴滴被“一锅端”了。短时间内的连续两次通报,对于一家刚上市的公司来说,无疑是摧毁性的打击,而滴滴最低时的市值仅有571亿美金。换句话说,在短短5天时间内,滴滴市值5天蒸发超过1400亿。
     
 
  
  
 很多人都好奇,为何滴滴这一次受到的打击这么大?刚刚上市还没站住脚,就被打了当头一棒,更何况还是自家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通报中找答案。我们都知道,监管部门在通报时的用词和用语都非常考究,但是这一次提到滴滴的时候,用的词是国家安全和防范风险扩大以及严重违法。
  
 这些词代表什么意思,相信明眼人都能体会到具体的力度,这说明滴滴在运营中一定是碰触到了红线,要不然国内企业那么多,何至于偏偏对滴滴动手。不过这次的通报也透露滴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过度收集用户资料,而且用户方面还不知道。这与以往滴滴宣称将用户作为上帝的口号大相径庭,直接戳穿滴滴道貌岸然的谎言。
     
 事实上,滴滴在数据收集上的犯错,让滴滴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而且越描越黑。有网友猜测,滴滴能在短短20天的时间内从提出申请到成功上市,背后是以国内用户的数据作为交换的。要知道,美国的上任领导曾说过,只要是不遵守他们审计方式的中企,将没有办法上市。
  
 虽说滴滴总裁方面已经澄清这是谣言,但是在此事过后,滴滴过分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将板上钉钉,这对于滴滴声誉的重组将是一个重大的阻碍,而滴滴也该面对现实了。后续滴滴不仅在用户量方面会迎来下滑,或许忍耐许久的滴滴司机也会离滴滴而去,况且国内从事网约车的企业并不是滴滴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APP被下架之后,网信办又增加了一条意见,未来掌握用户数超过100万的企业赴国外上市须进行审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数据跨境的潜在风险,保证市场主体上市以后数据的安全性。显而易见,这条规定就是给滴滴之流设立的,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滴滴该面对现实了,别总以为网约车市场做到第一,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总的来说,滴滴软件的全面下架,这不是犯了小错的惩罚,而是资本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博弈较量,背后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 社会 运作。但愿滴滴这次能认清现实,承担一个企业肩上该负的责任,不要一面对用户笑脸相迎,背后却在用算法监视用户,这样的嘴脸太丑陋!

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2. 市值蒸发上千亿!巨头滴滴下架却不被大众同情,麻烦事还在后面

  市值蒸发上千亿!巨头滴滴下架却不被大众同情,麻烦事还在后面 
    推荐语:每一个互联网巨头的上市,背后都是一个不小的造富运动。 
    比如阿里巴巴上市,当时造就了至少1000名百万富翁,100名千万富翁,40个亿万富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马云、蔡崇信、彭蕾等人。 
    而近来我国风头正盛的一家互联网上市企业,莫过于网约车巨头滴滴了。 
    对于滴滴出行来说,这段时间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7月1日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敲钟上市,巅峰市值一度接近800亿美元。 
       虽然其在美国上市的过程已经极其低调,财富问题也尽量没提,但滴滴出行还是遇到了一次自诞生以来最为强大的危机——国家七部委同时联合调查,滴滴出行面临的是长达45个工作日甚至更长的调查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滴滴市值开始一路狂跌。  
    截至北京时间7月31日收盘,滴滴市值仅为494.31亿美元,相比于巅峰市值,滴滴市值蒸发了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0多亿)。 
    其实,这是由于滴滴的市场中介属性导致的。滴滴作为一个打车中间商,不管怎么解释,到头来它既赚了乘客的钱,同时也赚了滴滴司机的中介费,如此一来它在无形中自然就得罪了乘客和司机。 
       很多人或许说了,滴滴成立后为大家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还砸了很多补贴给用户,现在很多媒体说它坑客户,有点不太合适。但问题出就出在,此前滴滴就没少被曝出过大数据杀熟的事情。 
    比如不同的手机,同一地点、同一目的地打车费用不一样,这就是大数据杀熟的一种。 
    而且,说白了网约车只是工具性企业,互联网属性不够强,头部效应并不突出,不可替代性其实并不强。滴滴虽然在网约车领域拥有了大量的注册司机,也有大量用户,但受到此次事件影响,恐怕滴滴将会出现大量“掉粉”情况。 
       另一方面,当滴嗒打车、花小猪打车等打车平台出现后,人们其实更愿意选择这些新出现的平台。特别是在滴滴“全家桶”被统统下架之后,难免在市场份额上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回归后原来的市场还在不在,真的难说。 
    按照此前滴滴招股书的说法,滴滴在中国市场已经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在国内的日均交易量高达2500万次。而一旦这些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待滴滴的便不只舆论谴责,更大的事情还在后面。 
       原因还在于滴滴触碰到了行业底线,手握大量的出行数据,但却跑到国外上市,如此一来国家的数据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所以滴滴这次被下架也是“不冤”的。 
     滴滴事件,给其他互联网企业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和正式实施,国家对于数据安全、隐私数据保护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强,而滴滴事件也是国家打击此类问题的开始。 
    而那些目前正涉及收集和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甚至从中非法获利的企业,国家必将重拳出击,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 

3. 市值从800亿美元跌到不足80亿美元,滴滴出行到底怎么了?

滴滴出行经历过赴美上市和暗淡退场,逐渐失去诺大的出租车市场和消费者的信赖。公司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最终导致市场价值大幅下跌。
反观如今的网约车市场,人们很难使用滴滴打车完成订购网约车的过程,反而其他的网约车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融资。对于滴滴打车公司来说,众多竞争对手卷土重来,逐步向滴滴打车占领的市场消耗殆尽。更何况人们更加信任富有隐私安全保护的网约车平台与公司,而滴滴公司出现安全问题后,引发无数用户对滴滴公司安全信息保护的质疑。

公司快速在美国上市,却传出负面新闻一般情况下,大型公司在美国上市后,该公司获得的投资金额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公司可以利用众多资本商的投资金快速发展公司,可是滴滴公司却呈现出另外一种状态。虽然该公司已经完成了上市过程,但先后传出多个负面新闻,尤其是与滴滴公司相关的25款APP被下架。

滴滴公司宣布退市,却难以挽回消费者失去的信任公司决策人员必须重新调整合理的发展方向,才能将滴滴公司面临着的挑战和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滴滴公司已经宣布退出美国股市,可是该行为造成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许多用户在了解到滴滴公司发展历程后,便不会对该公司产生信任感,公司迟迟无法盈利,股票价格一低再低,最终为五十亿元。

总的来说,一家公司必须保证用户个人信息和员工个人隐私,如此一来,公司面对棘手问题时,不会因为泄露隐私而失去用户信赖。假如滴滴公司已经做好重新上市的各项准备,不可避免会遇到用户信任感等问题。

市值从800亿美元跌到不足80亿美元,滴滴出行到底怎么了?

4. 滴滴上市后市值蒸发400亿美元,崩盘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你怎么看?

滴滴出行因为安全原因多款APP被下架,市值也蒸发了很多,有人认为,这个崩盘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真的是如此吗?个人感觉未必,原因如下:

一、因为安全、费用等原因,滴滴被下架,对手们趁机搞事情。面对对手的冲击,并没有倒下
滴滴出行从一开始就进入烧钱模式,让很多人感受到出行的便利和便宜,大家纷纷选择了滴滴出行。随着滴滴出行市场份额扩大,滴滴出行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安全问题。

滴滴出行的目的是让大家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而这个愿望在2018年被击得粉碎。不仅有郑州女孩出事,还有温州女孩出事。虽然滴滴出行加强了相关的安全措施,但是,网友们对滴滴出行中存在的漏洞,依然有怀疑。
很多人也在事情之后卸载了滴滴出行,这也说明,滴滴出行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滴滴出行之后加强了安全方面的审查,提升了准入门槛。这个做法与娱乐圈里的提升明星的门槛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的一些明星,不是凭着演技,而是凭着炒作和流量当起了明星,这些明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因为违法而身陷囹圄,一个因为在敏感地方拍照而退圈。官媒对此表示,要提升明星的门槛,不能让一些人随随便便就成为明星。
滴滴出行提升门槛的做法,挽回了一些声誉,但在补贴大战之后,滴滴出行的成本就增加了不少,还有给司机的权限相对较大,让消费者感觉,滴滴出行的第三方立场,是有问题的,网友对此进行了吐槽。

吐槽没有耽误滴滴出行的发展,他们通过努力,上市了。上市之后,就被报道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相关部门要求下架滴滴出行的APP,滴滴出行的股价下跌很多。滴滴出行紧急发表声明,安抚大家恐慌的心。
滴滴出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对手们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对打车领域进行大规模补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只要滴滴出行不见了,那么,出行这个大蛋糕,就会被他们替代。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滴滴出行面临其他品牌的围攻,但是,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依然不少,每个月的月单量还超过了2000万的订单,市场地位,依旧稳固。这让对手们感觉很奇怪,为何被下架了,还能如此抗打?
滴滴出行之前积累的用户数量是基石,就算没有了新用户,他们依然可以凭着之前积累下来的用户来获得订单,可见滴滴出行在用户黏性上,下了很大功夫。

滴滴出行在上市之后遭遇的打击不小,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这只“虫子”,并未死去。要是滴滴出行采取措施,这个难关,会克服过去的。之后的他们,依然会风采不减。
二、虽然新用户不能注册,但老用户依然有需求,加上滴滴也在补贴,老用户还是选择了滴滴

滴滴出行被处罚了,新用户无法注册,但老用户依然可以下载和使用。在滴滴出行的招股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司机想要赚更多的钱,而乘客则希望支付更少的钱,这是一个持久的挑战。
这句话的意思是平台想涨价,那就要想办法。要是不涨价,那就亏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亏损可以,但需要知道为何亏损。其中一个,就是补贴。而补贴是竞争类行业常用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持久。

在2018年,滴滴出行亏损了109亿,而滴滴出行补贴的数额,达到了113亿。这就是滴滴出行亏损的原因。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扩大了,在今年,他们遭遇了政策寒冬,因为国家的处罚来了。
其他品牌趁机加大了补贴力度,针对这种情况,滴滴出行也提供了一些补贴,为的是缩小与其他品牌的补贴差距,而滴滴用户的习惯已经培养好了,他们依然是那个在风雨中微笑的人。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被挤占了。这个说法没有问题,在被处罚以后,很多人因为信息敏感度的问题,卸载了滴滴出行软件,但是,在一些人的生活中,打车是刚需,看到滴滴出行也有补贴,也有一些用户又安装了。
这些都是滴滴出行为了加固护城河的方法。有人说,滴滴出行就应该跟某猫这样,凭着流量躺赢就好了。出行与购物不是一样的,出行需要考量的内容很多,还有就是滴滴出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出行。

滴滴出行想要打造一个闭环,类似于苹果公司的闭环。虽然这个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实现,但是,他们在这个道路上,奔驰着。这也是很多用户选择滴滴出行的一个原因。只是滴滴出行步子迈的大了一些,导致精细化不够,在之后的运营中,滴滴出行也在改进。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员工已经罢工了,原因就是平台严且收入下降。这个情况的确存在,但这是滴滴出行出于安全方面的要求而设定的。这也反映了滴滴出行在很多细节上,加强了控制。

也有人说,滴滴出行被相关部门约谈了。是的,约谈的不仅仅是滴滴出行,还有其他品牌。约谈的目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监管,还要兼顾出行的便利。不仅是滴滴出行需要考量的,也是其他网约车品牌应该思考的。
一个网约车,既要保障安全,又要出行便利,还要让乘客花钱少。这对于司机而言,只有多拉快跑才行,但是,这样就可能导致体验不好。顾客不给五星好评,就可能拉不到那么多的活,这就是一个矛盾循环体,还是内循环。

滴滴出行和其他网约车品牌只有在体验上做到个性化和精准化,才能让用户满意度提升,当然,这样就会提升市场份额。滴滴出行和其他品牌一样,都在想方设法。但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挑战。
国家的要求是对的,也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滴滴出行等品牌自然也要遵守这个规章制度。但这个度,需要把握好,这样才能促进网约车的发展,滴滴出行也在努力着。

三、国家只是规范出行,并未取缔,对于滴滴而言,这是一个机会
国家对滴滴出行的处罚,很严厉,滴滴出行接受了处罚,也进行了整改,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到封杀的地步。可见滴滴出行在处罚以后的整改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国家没有取缔,对于滴滴而言,就是一个机会。

滴滴出行在出行方面的精细化调整,还在进行中,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加大了力度,这是他们亏损的原因之一。要是可以收缩战略,将出行作为核心,精细化和精准化一起发力,那么,滴滴出行就可以在出行领域,占据更佳的位置了。
滴滴出行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经过了市场的历练,成为一个大的品牌。虽然有人质疑他们不是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但是,这是他们的美好愿望。

用一位大佬的话说,人总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作为网约车的代表,滴滴出行已经做了很多,离我们期望的满意度,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也是他们提升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炸天妇罗的匠人,他就是在一个事上,做到了极致。

演员也应该如此,就如同演员何冰所说,演绎的角色过程,只是演一个程式,而不是一个结果,结果是大家得出来。要是直接演绎结果的话,那就没意思了。何冰在《大宋提刑官》中饰演宋慈,就与《白鹿原》中的鹿子霖不一样。
他就是将演戏这个事情尽力做到极致,他为此还不用智能手机,还是老式的功能机。这样就可以将心思用在研究演戏上。当演员如此,出行方面也是可以如此。滴滴出行是不是参考一下?滴滴出行虽然在出行中的占有率很高,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这也是国家要求他们整改的原因。

要是他们在出行方面与何冰和那位匠人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而不是一味求大求全的话,滴滴出行将是出行方面的一个标杆。滴滴出行可能感觉,已经在出行方面做得很好了,就可以进行其他领域的拓展了,最终实现闭环。但事实不是如此!
网约车的发展需要规范,更需要保障司机和司乘人员的利益,要是做不到二者兼顾,就需要平台反思。这对于网约车平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不像购物平台一样,成为第三方,他们现在的角色是裁判员和运动员。需要他们跳出来,成为裁判,而乘客和司机是运动员。大家觉得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写在最后:
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虽然被占据了一些,但是,他们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让出行更加便利了。滴滴出行并不会因为处罚而倒塌,说明他们还是有很强实力的。

有人说,没有谁能大而不倒!滴滴出行的确大,不会倒的原因在他们有护城河,有好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加,大家觉得滴滴出行会倒吗?

5. 市值从800亿美元跌到不足80亿美元,滴滴出行到底怎么看?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本身就不看好滴滴出行的后续发展,滴滴出行也会受到中概股退市危机的影响。
对于滴滴出行这样的企业来讲,当滴滴出行想要到美国上市的时候,滴滴出行的行为本身就不合理。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滴滴出行的系统中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如果把这些数据用于审计工作的话,这个行为本身就会严重伤害用户的个人隐私,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用户的权益受到伤害。在滴滴出行从美股上市失败以后,滴滴出行的综合市值也在进一步降低。
滴滴出行的综合市值已经不足80亿美元。
在滴滴出行刚开始上市的时候,因为很多人非常看好滴滴出行,所以愿意购买滴滴出行股票的投资者也非常多。在此之后,滴滴出行没有办法提交相应的审计资料,这也意味着滴滴出行将会正式从美股退市。在此过程当中,包括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纷纷抛售滴滴出行的股票,滴滴出行的综合市值总值缩水到了80亿美元。
很多人本身就不看好滴滴出行的后续发展。
对于众多投资人来说,因为滴滴出行基本上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消费潜力,同时也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很多人并不看好滴滴出行的后续发展。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里,包括滴滴出行在内的很多中概股随时有可能会从美股退市,所以很多中概股的股价确实不够理想,有些股票的市值甚至已经缩水了90%以上。
总的来说,滴滴出行只不过是众多中概股中的一个个例而已,如果想要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话,美股市场可能已经不是中概股的优先选择。对于滴滴出行来讲,寻求新的业务突破将会是滴滴出行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

市值从800亿美元跌到不足80亿美元,滴滴出行到底怎么看?

6. 本以为滴滴的市值会是2000亿美金,为啥被严重低估?

 刚好滴滴上市,买了几百股赚了点小钱。滴滴按照上市14的估值大概是到680亿美元,按照一年前的估值大概翻倍了。未来对照uber,lyft,大概可能到1000亿
   废话少说,估值是按照盈利以及发展潜力来计算,当然不乏那些被严重高估的企业。。。
   问题是,你认为2000亿就是2000亿?那些专家都不如你?
   对于滴滴本次IPO,资本市场声音两极分化。
   一名机构投资者认为,滴滴网约车业务自2017年以来订单量几无增长,主营业务增长慢,700亿的估值太贵了。
   而也有认为,滴滴是国内网约车市场龙头,对市场已形成“自然垄断”,未来想盈利并不困难,从这个角度而言700亿美元估值并不贵。
   我们可以把滴滴跟它的美国同行Uber 进行一下对比。
    第一、   Uber的总营收、活跃用户数低于滴滴,亏损也超过滴滴,且滴滴在网约车,营收等多方面业务上一直领先Uber。 
    2020年Uber营收111.39亿美元,调整后净亏损25.28亿美元。2021年一季度,Uber月活跃用户数为9800万人。 
    2020年滴滴营收220亿美元,调整后净亏损16.42亿美元。2021年一季度,滴滴国内月活跃用户数有1.56亿人。 
   Uber的总营收、活跃用户数低于滴滴,亏损也超过滴滴,且滴滴在网约车,营收等多方面业务上一直领先Uber。
    滴滴上市市值为670亿美元,以Uber当前市值925亿美元来看,滴滴上市市值为670亿美元并不算高。 
     
    二 、与Uber相比,滴滴的收入构成过于单一,中国出行业务业务营收占总其营收超过90%。 
   Uber营收结构更为多元,在去年疫情中,已试水几年的外卖业务崛起。2021年一季度外卖收入超过打车业务,占比60%,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货运业务也增长显著。
   在资本市场上,新增长能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三、 在多元化和海外业务方面,滴滴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2020年一季度Uber在美国市场的收入占其总营收为58%,其中包括网约车、货运和外卖三大业务。而滴滴在中国的移动出行业务就贡献了总营收的90%。
   未来如果滴滴也试水货运和外卖市场,借助公司掌握的海量数据,很可能成为滴滴新的业务增长点。
   滴滴海外业务增长较快。 2021年一季度滴滴海外日均单量为460万单,从2019年起年增长率达到58.9%,但因未实现规模效应等问题,还没有实现盈利。
     
   所以,总得来看,滴滴相对于Uber 是便宜了一些,但也不是题主说的严重低估。
   题主所认为的2000亿美金的市值,就太夸张了。
   从各大资本的表现来看,他们认为这个估值还是有买入价值的。
   1.本次滴滴IPO并未向散户开放打新,主要由机构投资者认购。 (明显吃肉的机会,怎么能给散户) 
   2.自递交招股书以来,滴滴已获得10倍超额认购,即获得超过400亿美元订单,提前超额完成原定40亿美元的募资目标。
   其中,在开始招股前摩根士丹利就意向认购7.5亿美元,老股东淡马锡有意认购5亿美元。( 机构都要抢的,可见这肉有多香 )

7. 一夜下架!股价腰斩!滴滴备受煎熬之时,竞争对手都在忙啥?

风萧萧兮易水寒,滴滴一去还能复还?
  
 7月16日,网信办宣布会同国安部、自然资源部等七部委联合进驻滴滴出行,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同时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滴滴将面临长达45个工作日的调查时间,甚至更长。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滴滴(DIDI)股价报收8.06美元/股,距最高点18.01美元/股,已跌去超过55%的市值。
  
 围绕着滴滴的纷争还在持续,而对于网约车第二梯队的各家企业来讲,却有了发力改变现有市场格局的时间机遇窗口,用户补贴、司机免佣等政策相继发布。
  
 在这次网约车围城之战中,美团、高德、曹操、T3四者,似乎将更可能是“破冰”最有力的竞争者。其中,采用聚合模式的美团打车、高德地图拥有庞大的流量入口,截至到今年4月,美团月活用户超1.6亿,高德月活用户达5.99亿。而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3月曹操出行、T3出行以月活人数567.9万、457.8万的数据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美团:烧钱补贴新司机,反垄断大旗仍悬头顶
  
 7月9日,美团打车APP回归,宣告美团在出行领域的新一波扩张开始。据了解,美团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出行的朋友圈投放广告已经持续铺了数日。
  
 重新上线后,美团打车采取了大量拉新举措吸引用户,新客可限时获取包括9张优惠券在内的128元打车红包,首单低至5折起。在司机端,美团打车也推出限时福利,7月7日-7月13日内,新司机注册首周,限时3天,司机每单到账车费,平台再加赠20%的收益。
  
 同时,美团推出 “邀请好友助力”、“新司机注册”、“邀请司机赢大奖”等活动,将传统的用户裂变拉新方式用于招募新司机。
    
 如今,美团已经是本地生活业态的领头羊,触及吃、玩、住、行等多个领域,但是美团不甘于此。
  
 曾有报道援引接近美团人士的说法称,对于包括北京等城市即将上线的打车业务,美团准备了10亿美元,而且上不封顶。用王兴的话说,“打车,美团是一定要做成的。”美团不断寻找新的增长极,似乎它的野心永无边界。
  
 高德:布局本地生活 给地图做“加法”
  
 7月初,阿里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由高德、飞猪和本地生活组成新的生活服务板块,加速布局本地生活矩阵。
  
 目前,高德掌舵人俞永福表示,过去19年,高德地图的产品演进经过了“我在哪”、“怎么去”到“我到哪”三个阶段,现在高德要解决的是“我去哪”的出行决策,高德将专注于出门之后的生活服务。
  
 出行是生活服务的重要版块,高德虽没有自己的出行APP,但作为聚合平台,也积极参与了本次的补贴大战,希望借此机会分流各大网约车平台的用户,进而为高德地图开辟流量入口,盘活其他增值服务。
  
 7月20日,打开高德地图选择打车,首先弹出的就是“5折打车券1分钱抢”的活动。在司机端,高德地图联合110多家网约车平台成立了“免佣联盟”,在7月至9月“暑期免佣季”向司机实行“新司机7天前三单免佣”、“早高峰免佣”等多种免抽佣福利。
  
 有业内人士指出,仍在摸索整合业务的高德地图,形势不容乐观,其整合的本地业务一直面临着来自美团、携程等巨头的挑战,出行业务更是面临着滴滴等诸多对手。作为用户数量仅次于天猫淘宝的阿里系第二大应用,能否成功从导航APP,转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还是个未知数。
  
 T3:动作频频,强大背景能靠多久
  
 T3出行于2019年正式上线,数据显示,T3出行已经相继入驻全国24座城市,累计注册用户已破2500万,日均订单超过30万,累计订单量突破1.8亿。
  
 短短两年就能在市场上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其强大的背景。
  
 T3由一汽、东风 汽车 和长安 汽车 三家国有车企合资组建,占股16.39%。除此之外,苏宁、阿里、腾讯等知名股东也入局了T3,苏宁占股17.42%,阿里、腾讯联合其他三家投资公司合计占股 23.06%。
  
 据天眼查显示,T3出行是南京领行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出行生态平台,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进一步来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南京领行 科技 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达99.04%;而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则由中国第一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东风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并联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投资发起。
  
 毫无疑问,强大的国企背景,再加上传统和互联网行业巨头的支持,给T3出行在新一轮“补贴大战”中提供了强大的“战斗储备”。目前,T3出行狂掷资金,在抖音和朋友圈两大渠道投放大量广告。如果夸张点来讲,10条抖音里或许就能找到1条T3。
  
 除了多渠道陈铺广告提升用户量,T3针对用户端也从7月6日起开始派发新人券包,其中包括“10元零门槛券”、“7折优惠券”和“8折优惠券”。通过多种形式的补贴,增加新注册用户的乘车频次,以提升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最近半个月,T3出行动作频频,看似是抢抓时间窗口,实则是蛰伏已久。
  
 2020年上半年疫情爆发,网约车市场断崖式下跌,后入局的T3出行初次登陆市场便深受重创。2020年2月份,T3出行的订单量下滑幅度超过90%,直至4月才恢复到疫情之前的80%。不过,如今的T3能不能啃动网约车这块“蛋糕”,尚待观察。
  
 曹操出行:不露声色,低调扩张
  
 7月22日,曹操出行进驻南宁,这是曹操出行拿下的第62城,全国布局进一步深化。
  
 资料显示,曹操出行是吉利控股集团布局“新能源 汽车 共享生态”的战略性投资业务,其在网约车市场上占据B2C出行第一、行业第二的市场地位。2021年,吉利更是专门打造了一款网约车型,助力曹操出行进一步推进共享出行业务。
    
 据悉,曹操出行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该公司依托吉利集团的生态优势,将把运力建设作为核心,扩规模后形成成本优势。此外,吉利集团会不断推出适合网约车行业的新款定制车型,并且协同集团在能源方面的布局优势,依托全国范围内的换电站建设,加快换电车型投放,提升网约车运营效率。
  
 除了用户端的补贴手段,曹操出行在本次市场混战中,将战略重心更多地放在了通过补贴司机争夺市场现有运力上。7月8日至14日,曹操出行向司机推出“周末两天,翻倍奖励”、“7天跑118单,奖励1088元”多种奖励形式;在7月19日至7月21日,曹操出行向所有司机免收抽佣;7月22日开始对司机实行满单奖励。
  
 有业内人士认为,碳交易市场开放后,曹操出行“新能源 汽车 +B2C优势+吉利生态支持”的体系,以及“专业、安全、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将有利于其在网约车下半场的长跑竞争。
  
 后记
  
 在国内出行领域,长期以来呈现出滴滴“一超多强”的局势,眼下,为争取因滴滴下架而“进入公海”的司机和用户,各网约车平台动作层出不穷。
  
 然而,网约车行业早已过了野蛮扩张的阶段,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企业如何平衡好与司机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各大平台未来发展中需要破解的课题。
  
 目前,正值盛夏酷热,滴滴却似寒冬。网约车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充足的运力和优质的乘车体验,是出行平台在未来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合法、守规经营。

一夜下架!股价腰斩!滴滴备受煎熬之时,竞争对手都在忙啥?

8. 滴滴被查,市值瞬间蒸发500亿!网友:帅不过三秒

 “帅不过三天”来形容刚低调赴美上市的滴滴,再恰当不过。上市首日,滴滴市值达5000亿,截至目前, 受消息影响,滴滴在美股盘前突然跳水闪崩,股价跌去10%。市值瞬间“消失”500亿人民币。 
        
   在滴滴本次IPO中,滴滴发行价定为14美元,位于13-14美元/ADS的发行区间上限。最终发行3.17亿股ADS,比原计划的2.88亿股多10%。以14美元的发行价计算,滴滴此次至少募资44亿美元。
       各路资本大鳄担任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等。除了这些“ 大佬”财团外,滴滴这次IPO的承销商名单中还有多家中资机构。比如中金公司、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工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等。   国内外“大佬”云集,助力滴滴成功赴美上市。  
    北京时间6月30日晚,滴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2021年7月2日中国网信网对滴滴进行调查。从上市被查,不到三天时间。   为何滴滴“帅不过三天”?  
    从中国网信网了解到,滴滴存在国家数据安全风险,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 才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反观这消息一出,外围市场,应声直下,以至于滴滴瞬间蒸发500亿人民币。 
           滴滴平台不论是用户还是司机都是实名制认证,并且需要绑定银行卡或者其他支付APP,这类信息无论哪种数据出现“被盗”,就会直接造成我们自身的数据损失。  
       一旦数据库被“拖库”之后,相关信息被公开售卖是存在可能的。   比如说信息里有一些车主信息,如果我是保险公司,我把这个信息买下来之后,我可以看 看他的 汽车 保险状况。如果信息里还存在用户信用卡账号、有效期限等信息,一旦信息被黑,不法分子就能用这些信息做黑卡,进行盗刷等等,这些都是数据安全问题。  
   目前来看,滴滴很配合网查,并且 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主动停止新用户注册。 
     至于,最后调查结果,不要妄加猜测,可以耐心地等待调查结果。  
    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   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的业务;另外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  共享出行、电动 汽车 和自动驾驶  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的募资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 
   目前,国内外市场都已经趋近饱和状态,并且滴滴自从2018年以来一直保持市占有率第一的霸主地位,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业务,国内市场机会没有什么空间。只能试足国外。
        
   从滴滴另一个愿景来看,提升共享出行、电动 汽车 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是很有必要。目前这个市场还处于白热化竞争阶段,这一步弟弟或许可以用其30%甚至更高的比例资金去提升。
         滴滴出行,行在路上,安全第一!只要控制了安全,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