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管仲是一个伟大的人呢?

2024-05-11 13:05

1. 为什么说管仲是一个伟大的人呢?

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
1:齐桓公的强力支持,在古代帝王社会中,任何一个做为臣子的政治家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君王的强力支持,没有君王支持的臣子注定是会失败的.

2:管仲自已有足够强大能力,如果自身没有强大的能力,就算君王再看重你也是白搭.
3:管仲有鲍叔牙这样一个强大的队友和支持者。这个就不用明说了,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两个帮,你一个人再强再好,如果没有好的支持者和队友支持,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为什么说管仲是一个伟大的人呢?

2. 如何看待管仲及其思想?

管仲是齐桓公继承王位的绊脚石,却也是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的肱骨之臣。
为什么他可以作为对手存在依然可以身居高位,而他则会对曾经的竞争对手忠贞不二,励精图治?
其思维的根源所在,就是他们都是儒教的道家祭司阶层人物,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信念,他们的“道”相同,能够“志同道合”。

当时的周王朝,应该属于政教合一的统治体系,周天子既是儒教教主,也是天下共主,是“儒教教皇”,各诸侯国国君就是各地获得分封的“儒教主教”,管仲等重要大臣相当于“儒教神父”。
虽然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为王位大打出手,但是一旦确立了自己的“儒教主教”的“桓公”身份,管仲马上就可以放弃一切分歧进行辅佐,齐桓公也可以不顾一切分歧加以任用。
管仲的核心思维是“尊王攘夷”,以周天子这个“王”(儒教教主)为领导核心,对不服从管理的方国予以征讨,就是说,周天子是儒教的“武林盟主”,齐桓公的齐国相当于儒教的“左护法”,周公旦的鲁国相当于儒教的“右护法”,管仲则相当于儒教统治下齐国的“大长老”。

当时可能管仲最多被称之为道家的法派思想先行者,传统道家的道派应该是提倡“母神”统治的,皇太后有相当大的处置权,如秦国那个开疆拓土的芈八子,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而法派基本思想是扩大“父神”掌制,推崇帝王这个“父神”有绝对的掌控权,为了创造“父神”的权威,讲究“言出法随”以法造神,讲究“装腔作势”以势造神,还讲究“装神弄鬼”以术造神,就跟我们现代社会研究如何树立孩子心目中的“父亲”形象基本类同。
其实,传统道家道派对于法派来说,是存在压制作用的,自管仲起,“父神”意识的觉醒是开端的,打开了封建帝王的权力之门,所谓道家道派的“(爸爸的)妈妈当家”终究比不上直接的“爸爸当家”。

秦始皇时期反抗“妈妈”约束进一步加剧,因为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明显不像其他太后一样有重要的国家作为娘家,无法实现“负阴而抱阳”,而为了防止扶苏的母亲依靠楚国的支持掌控秦国,秦始皇也就终身未立皇后。
最后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反对其祖母窦太后和母亲王太后控制朝政,汉武帝与儒家的董仲舒实施了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道家势力彻底拉下朝堂,确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中国就此告别了“母神”(皇太后)统治思维,进入了“父神”(帝王)统治思维。

3. 管仲和孔子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吗

管仲和孔子不是同一时期的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扩展资料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仲
百度百科-孔子

管仲和孔子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吗

4. 管仲做了哪些事情?孔子为何对管仲评价极高?

说起管仲,了解东周历史的朋友都会知道这个人。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天下,和管仲就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管仲的辅佐,在齐国进行改革,齐国也不会有实力称霸。谈齐桓公,也必然会谈到管仲这个人。不过管仲的功绩远远不仅如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可以说非常高。


管仲去世后,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作为圣人的孔子更是说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些评价都可以说非常高。那么,管仲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能让后世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可见,管仲的才能还是有很多人认同的。当然,齐桓公和管仲之间是有仇的,这一点我们先不讲了。齐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而管仲之后在齐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齐国国力不断上升。齐国于是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不过光是这些事情并不能让后世对管仲评价如此之高。管仲更重要的做的是其他事情。


齐国强大之后,开始争霸天下,于是管仲开始帮助齐桓公进行争霸。不过管仲提出一个口号就是“尊王攘夷”,这个口号可以说对整个中华文明来说影响重大。尊王攘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尊王。这个部分意思就是不管齐国怎么争霸,还应该承认周天子的,打着周天子的名义来做。第二部分就是攘夷,当时认为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都是蛮夷,大家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这些蛮夷,维护中原文明。而让管仲能够如此之高的评价,正是攘夷这部分。


管仲认为,当时为患一方的,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诸国的祸患。这些蛮夷实力强大,影响中原文明,于是开始讨伐他们。不过要先讨伐北方,再去平定楚国。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跟齐桓公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狄人进攻邢国,齐桓公和管仲派兵救邢国,邢国很快得救。不久狄人又出兵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灭亡。齐桓公不仅帮助卫国复国,还派了公子无亏带着五百乘车马和三千名甲士来武装卫国,戎守曹邑。还送了很多食物,帮助其修筑宫殿。


总之,不管北方的少数民族攻打哪个地方,齐国都会率先保护这些小国,防止被少数民族攻占。在齐国的保护下,中原各国没有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除了攻打北方少数民族,还有就是向南攻打楚国。当然,齐国和楚国实力相当,齐国也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过在名义上齐国是占有优势的,毕竟齐国打着尊王的旗号来进行的。


在这之后,不管少数民族政权攻打哪个中原国家,都会有诸侯起来联合打假共同抵抗少数民族入侵。也正是这样,才保住了当时脆弱的中华文明。当时的中华文明非常脆弱,而且中原地区诸侯林立,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如果不是管仲提出这个口号,中原各国估计早就被少数民族攻占了。这样中华文明也就不复存在了。可见,管仲当时提出这个口号的影响之大。

5. 管仲和孔子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吗

管仲和孔子不是同一时期的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扩展资料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仲
百度百科-孔子

管仲和孔子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吗

6. 为什么说管仲是利己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他都有哪些成就?

1.管仲的贪财
为了解决生计,管仲放下士族阶级的架子,与好友鲍叔牙合伙经商。以管仲的家境,估计也拿不出多少本钱,可是每次分配红利时,管仲总是面不红耳不热地拿走大头。管仲后来自己回忆说:“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好在鲍叔牙为人大度,从来不计较,而且还为管仲找理由:他家太穷了,应该多拿点。鲍叔牙的大气,反而更加反衬了管仲的贪财。
2.管仲的贪生
管仲年轻的时候,和鲍叔牙一起服役,领导了三次战斗,每次都因为自己贪生怕死,导致失利。这种贪生的行为,让管仲饱受争议。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生,他家里有老母需要奉养,他死了老母就无法生存。
3.管仲的背主
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在争夺君位的过程中,因为管仲的疏忽大意,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登上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逼迫鲁国杀掉公子纠,交还管仲。
主人罹难,仆众尽忠,这是古人基本的思想。与管仲共同追随公子纠的另一位臣子召忽,就选择了为公子纠尽忠,他自杀于鲁国。
但不可否认他的历史功绩。
一、管仲特别重视调整国内的贫富差距,他认为统治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调节老百姓的收入平衡,强烈推行富民政策,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鼓励支持工商业的发展。他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并且在国内积极的推行礼法、德育的教化,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以德服人“。这也是管仲为什么被称为是圣人之师的原因,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体现出管仲究竟有多重要了。
二、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官吏提拔选拔的考核制度,就是有品德的人没有表现出来,就不能给给予其相应的社会地位;对国家社会没有功绩的人,就不能够给予丰厚的俸禄;没有能力取信于民的人,就不能够胜任大官。他提出的任命官员一定要对应相应的功绩,没有功绩的不予提拔或任命,这就促进了官员自上而下的律己。而且还深化进行机构改革,在全国划分21个乡,五属,设县、乡、卒、邑四级行政机构,彻底消除部落残余影响,加快内部建设。又从下而上的建立了选贤推荐职能,从而全面完成对人才的笼络。

三、在国内进行法制改革,管仲依法治国的理念可以称之为法治的先河,“事断于法”便是法家法治的最基本理论,最初的雏形,在法治的约束下,齐国越发富强。
四、管仲辅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对外多次帮助北方的小诸侯国打败游牧民族犬戎,维护了周王朝北部的安宁,又击败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楚国。从而成就春秋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