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只克隆羊是在那一年出生

2024-05-19 04:04

1. 我国第一只克隆羊是在那一年出生

1996年7月5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 那只羊叫“多利” 


多利 
多利羊诞生于1996年7月5日,1997年首次向公众披露。它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科学家认为,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来临。 

在培育多利羊的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体细胞克隆技术。也就是说,从一只成年绵羊身上提取体细胞,然后把这个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另一只绵羊的卵细胞之中,而这个卵细胞已经抽去了细胞核,最终新合成的卵细胞在第三只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形成了多利羊。从理论上而言,多利继承了提供体细胞的那只绵羊的遗传特征。培育多利羊的技术,已经成为如今培育体细胞克隆动物的标准过程。 

克隆动物、包括克隆人,如今成为争议最大的科学话题。在技术上,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实验了两百多次才成功培育出一个多利,而且它在2001年就被发现有类似关节炎的症状。科学家认为,这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当前克隆技术的缺陷。多利的早夭,估计会进一步引发有关的争论。 

多利羊患肺病而死 

据罗斯林研究所透露,在被确诊之前,多利已经不停地咳嗽了一个星期。2月14日,经兽医诊断,多利患有严重的进行性肺病。 

所谓“进行性”疾病是指患者病情不断发展恶化,生命危在旦夕。鉴于这种情况,研究所决定为多利实施“安乐死”,他们实在不忍眼睁睁地看着多利郁郁而终,希望这只曾经享受过生命的快乐、并且为全世界带来过无数惊喜的可爱的小绵羊平静安详地离开人世。 

早夭引发争论 

多利的死亡再次引发了关于克隆动物是否会“早衰”的争论。多利由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尔莫特教授等人通过体细胞克隆法培育问世。伊恩·威尔莫特教授说,他在大约一年前已经发现多利羊的左后腿患上了关节炎,而这种典型的“高龄病症”对当时还年轻的多利而言,很可能意味着目前的克隆技术尚不完善。 

继多利问世之后,克隆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各国科学家相继克隆出牛、鼠、猪等动物,但与此同时也陆续有科学家发现一些克隆动物表现出“早衰”迹象,这被认为是克隆技术自身不完善而对克隆动物的健康造成的危害。但是,科学界对此还没有最后的结论。 

威尔莫特说,他们将对多利尸体进行仔细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其死因。他同时表示:“重要的是,不仅仅是我们,而应该是那些所有克隆出动物的科学家们,都对克隆动物整个生命期间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观察。” 

多利的不朽贡献 

多利是人类首次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成功的第一个生命。多利的诞生揭开了分子生物学领域崭新的一页,它使得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胚胎发育理论,并预感到人类有一天也可能克隆自己。同时,体细胞克隆技术也为将来从培育细胞的角度治愈帕金森症等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多利生前曾不断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它先是与一只名叫戴维的威尔士山羊“喜结良缘”,后来于1998年4月产下它们的第一个“爱情结晶”邦尼,从而证明了克隆动物也能生育。1999年,多利一家又迎来了三个可爱的羊宝宝。 

多利难题亟待破解 

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在给我们带来振奋、困惑和争论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如同它问世时一样,寿命仅6岁半的多利羊壮年早逝,再次引起世人关注。作为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的象征,多利羊带来了争论,也留下了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谜就是克隆动物是否早衰,有人称之为多利羊难题。 

所谓多利羊难题是指,克隆动物的年龄到底是从0岁开始计算,还是从被克隆动物的年龄开始累积计算,还是从两者之间的某个年龄开始计算,就多利羊而言,由于它是用一只6岁母羊的体细胞克隆的,那么,它的终年到底是6岁半,还是12岁半,还是8岁或10岁? 

这一难题自多利羊问世时就困惑着人们。最初几年,多利羊正常生长、发育、生子,曾给第一种推测带来了很大的希望,但2002年1月科学家发现多利羊的左后腿患上了关节炎这中典型的“高龄病症”,这一早衰现象又使第二种和第三种推测的可能性增大。现在,多利羊壮年死于老年羊常得的肺部感染疾病,无疑又加重了第二种推测的砝码。 

克隆动物出现早衰到底是偶然现象,还是克隆技术不可避免的结果,还是目前的克隆技术不完善所致?这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目前,克隆动物健康问题很多,世界各地的克隆动物流产、夭折、畸形现象都非常严重。多利羊在目前问世的大批克隆动物中算是健康长寿的,它经历了出生、发育、生子和死亡的全过程。科学家们关于克隆动物的争论很多,但有一点却是普遍认同的,那就是克隆技术远未成熟,应用克隆技术时需格外慎重,多利羊难题需要尽快破解。

我国第一只克隆羊是在那一年出生

2.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什么时候?出生在哪个国家?

名字:Dolly
名字来源:美国乡村音乐女歌手多利·帕顿(DollyParton)
性别:雌
编号:6LL3
出生日期:1996年7月5日
出生地点:英国爱丁堡市罗斯林研究所
死亡日期:2003年2月14日
死亡原因:被确诊患进行性肺病后处以安乐死
创造者:伊恩·维尔穆特及其领导的小组
基因父亲:无
基因母亲:一只芬兰多塞特白面绵羊
线粒体母亲:一只苏格兰黑脸羊
生育母亲:另一只苏格兰黑脸羊
子女:生育6名,存活5名
这项研究不仅对胚胎学、发育遗传学、医学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器官移植,造福人类;也可以通过这顶技术改良物种,给畜牧业带来好处。克隆技术若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可大批量“复制”含有可产生药物原料的转基因动物,从而使克隆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目前,世界第一批无性繁殖的转基因羊也在英国诞生。但中国有关科学家提出应明确禁止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否则将产生一系列伦理学、法律学等的灾难性问题。

克隆羊-多莉诞生 

“多利羊之父”伊恩·威尔默特1996年7月5日,位于苏格兰爱丁堡市郊的罗斯林研究所里诞生了一头大个头儿羊羔,实验室编号为6LL3,克隆羊项目小组主管伊恩·威尔默特以著名

3. 世上的第一只克隆羊是什么时候出世的?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我想道!
 
   解析: 
  
 1996年7月5日,伊恩·威尔姆特和自己的同事在苏格兰的罗斯林学院创造出了绵羊多利,世界上第一只成功地从成熟细胞克隆而成的哺乳动物。
 
 以下是克隆历史上重要的时刻: 
 
  1953: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佛朗西斯·克瑞克确定了创造生命的化学密码之书——DNA双螺旋结构的存在。
 
  
 
  1962: 牛津大学的生物学家约翰·戈登从分化细胞中克隆出了青蛙。
 
  1963: 英国基因学家 J.B.S. 哈尔丹制造了“克隆”一词,此词来源于希腊单词“klon”,意为“嫩枝”。
 
  1996 (7月5日): 伊恩·威尔姆特和自己的同事在苏格兰的罗斯林学院创造出了绵羊多利,世界上第一只成功地从成熟细胞克隆而成的哺乳动物。 这一研究的目标在于使绵羊能够产出含有稀有药用蛋白质的羊奶。 
 
  1998: 首只克隆老鼠诞生,它成为生物学家实验室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这一研究是由夏威夷大学德柳町隆三教授和他的学生若山辉夫完成的。第一只克隆奶牛在日本的石川县牲畜研究中心诞生的。 
 
  2000: 第一只克隆猪由罗斯林学院的商业分部创造成功。 这一研究的目标在于利用克隆猪生长能够移植入人体的器官。中国创造了第一只克隆山羊,但是它36小时后死于畸形肺脏。 
 
  2001: 濒危动物的第一个克隆体,被称为印度野牛的亚洲牛诞生。 这一克隆体由马萨诸塞州 Advanced Cell Technology 公司完成,在 48 小时候死亡。 
 
  2002: 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创造了第一只克隆兔。“Idaho Gem” 是世界上第一头克隆骡子,它没有生育能力。 第一只克隆猫名为 Cc:,由德克萨斯 A&M 大学完成,这是以宠物爱好者为目标客户所进行的商业投资。 美国邪教雷利安声称该组织已经成功地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 这已毫无根据的声明导致许多国家加强了针对繁殖性克隆的法律管制。 
 
  2003 (2月14日): 在多利羊患上肺脏感染以及关节炎后,被实施了安乐死。 她的过早死亡被认为是对有缺陷且危险的克隆研究提出的一个警告。拉尔夫,第一只克隆家鼠,诞生。 
 
  2005: 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声称已经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体胚胎,并且利用它们来研制治疗病人的专用干细胞。 
 
  2006: 黄禹锡作出声明时,干细胞与克隆研究如日中天,他将自己的报告发表在一份知名的同行评审期刊中,但是这一声明竟是科学史上最大的欺骗。另一份独立的报告称黄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犬,一只阿富汗猎犬,被证明属实。

世上的第一只克隆羊是什么时候出世的?

4. 中国克隆羊是怎样产生的?

4月16日,华大基因研究院向媒体宣布,由该研究院、深圳华大方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开展的“农业部绵羊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一只手工转基因克隆绵羊成功诞生。
身材矮小、毛色发黄的鹏鹏,集聚了中国科研人员的两项努力:手工克隆的技术降低了克隆的成本和难度,有利于进一步普及;转基因则有可能让羊不仅能产肉、产奶、产毛,体内还能合成深海鱼油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鹏鹏本身会因为这一特殊的基因而变得更加健康;而在今后,人类也有可能食用羊肉来代替昂贵的深海鱼油。
“这是一举两得的研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马润林研究员说。
高中生也能做的克隆技术
在鹏鹏降生之前,它已经有一些“身世”相似的朋友了。哈佛医学院的一位华人教授曾经在2004年和2006年分别得到了转基因鼠和转基因猪;200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做出了转基因克隆猪,两年后,内蒙古一位教授也做出了一只转基因克隆牛。
而这一回,科研人员把目光投向了羊。
为了选取合适的克隆对象,研究人员专门到新疆的一家羊场。在那里,他们根据羊场对每只羊性能和日常情况的记录,挑选了一只“肉质和毛都比较好”的公羊。工作人员在它的耳缘取下了细胞,作为克隆的“种子”。张鹏介绍说,这是因为耳缘的细胞好采集,“对羊的伤害也比较小”。
在正常的繁殖过程中,一只羊的诞生应当需要“父母双方”的努力。它们各自提供的精子和卵子携带父母双方半数的染色体,在受精的过程中进行基因组融合。这样小羊生出来就会“有些地方像爸爸,有些地方像妈妈”。
克隆产生的小羊鹏鹏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爸爸妈妈。它的产生过程就像制造一颗全新的“鸡蛋”:研究人员先准备好一颗卵子,像“取出鸡蛋的蛋黄”那样,把它承载遗传信息的细胞核清除掉。然后,再把绵羊体细胞的“蛋黄”——细胞核,塞回卵母细胞的蛋壳里。这颗全新的“鸡蛋”虽然来自两个不同的个体,但它的遗传基因,全部来自同一只羊。
1996年,英国科学家用这种方法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在那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克隆”都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困难的来源,是细胞外面的那层“蛋壳”。
在卵母细胞的外面,有一层坚韧的透明带,这种像胶质一样的“蛋壳”包裹着卵细胞,保护它在受精、发育的过程中不被破坏。但在克隆的过程里,“蛋壳”却令研究人员的操作难度大大增加。研究人员需要先把卵母细胞固定住,再用细细的针扎入卵母细胞的“蛋壳”,抽出里面的细胞核,然后,再从同一个小孔上,把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塞回去。
为了完成这一系列精细的操作,研究人员需要成本高昂的显微操作仪把卵细胞放大100多倍,也需要长时间的培训、练习。但卵细胞的体积实在非常“迷你”,在穿透“蛋壳”的过程中,只要一不小心整个细胞就被扎穿了。
2003年,在丹麦奥胡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杜玉涛突然接到邀请,去参加实验室一项克隆猪的研究。她觉得非常意外。
“我可是对克隆一窍不通的。”她当时对自己的导师说。
实验室正在尝试的,是一项全新的克隆技术。科研人员不再致力于精密地穿透“蛋壳”,而是换了个思考的角度:把蛋壳去掉怎么样?
在反复实验后,杜玉涛和她的同事们用一种特殊的酶溶掉了那层麻烦的“蛋壳”。坚固的“鸡蛋”只剩下了柔软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想要拿走“蛋黄”,也不再需要精密的针管,而只需要一片刀片。
如今,在这种被命名为“手工克隆”的技术里,昂贵的显微操作仪被换成了价格只有其1/10的普通显微镜。在放大40~50倍的镜头下,研究人员能够轻易地找到细胞核所在的区域。只需要用小刀片一切,“去核”的工作就完成了。
之后的工作,就是将另外一颗“蛋黄”放进去。研究人员把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和卵母细胞的“蛋清”放在一起,并且用生物胶把它们粘起来。随后再用电击,让它们真正融合在一起。
“如果技术可以成熟运用,那克隆就会变成一件很简单的事。”杜玉涛说。2007年,从丹麦回国,加入华大基因研究院之后,杜玉涛把这一技术也带回了国内。过去几年,她和同事用这一方式成功地克隆了近一百头猪和牛。事实上,如今在华大的实验室里,一些参加夏令营的高中生在短暂的培训之后,都能尝试着进行操作。
吃肉有吃鱼的效果
当然,鹏鹏的诞生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直接的问题是,绵羊只在春秋两季发情,因此,只有在这两个季节,研究人员才有可能抓紧时间,取到高质量的卵母细胞。
2010年10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张鹏第一次来到新疆的实验室里。这个临时被划出来的实验室没有过滤系统,也没有空气监控,他们放好仪器一看,能活动的空间只剩下三四平方米。
更严重的是,虽然10月的北京还是秋高气爽,但在新疆,天气已经非常寒冷,绵羊也不再发情了。张鹏和同事在那里摸索奋斗了两个月,也没有提取出合适的卵母细胞。
“没办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张鹏说。
来年春天,他们再一次来到新疆。这一回,天气慢慢变暖,他们也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卵母细胞。在把绵羊“体细胞”引入卵母细胞的时候,科研人员还做了一项新的尝试:在细胞核里“拼贴”了一段基因,希望鹏鹏体内能够合成一种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Omega-3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肪酸,科学实验证实,如果Omega-3摄入不足,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类风湿和一些癌症的发病率就会提高。长期以来,人类一直通过深海鱼油等食品来补充自己所需的Omega-3,而这一回,中国的科研人员希望找到另一种途径,让其他的生物也能合成这种稀缺的成分。
张鹏介绍说,尽管深海鱼油中富含Omega-3,但鱼类并不能合成这种物质,它们只是食用了大量含有Omega-3的海藻而已。事实上,高等动物都无法自己合成Omega-3——在进化的过程中,这个基因已经被丢掉了。
现在,科研人员希望能通过基因工程,让羊重新“捡回”这种功能。研究人员通过对低等动物线虫的克隆,得到了合成Omega-3的基因片段,并且把它改造成适合哺乳动物的表达。然后,再把它们转移到绵羊的基因组里。
马润林用“裁缝”来比喻自己的工作:“我们用工具酶将基因剪成一段一段,再把它们重新整合、组装,插入目标基因组里。”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第一次尝试。早在2008年,研究人员就开始尝试着让克隆猪携带合成Omega-3的基因,并且在2010年获得了成功。如今,这些小猪仍然生活在广东惠东的猪场里。研究人员确认,与普通的猪相比,它们的肉里脂肪酸含量有所变化,Omega-3含量比较高,而过量摄入会危害健康的Omega-6含量则比较低。
马润林希望,这样的技术能够让人们不再依赖昂贵的深海鱼油,而是仅仅通过吃肉、喝奶,就能够补充原本稀缺的Omega-3。“这样可以减少对深海鱼的伤害,让遗传资源自身发挥作用。”他说。
转基因动物投入市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合成了克隆胚胎之后,张鹏和同事每天在实验室里观察,希望找到发育成囊胚的胚胎,因为只有形成囊胚之后,克隆胚胎才有发育成一个完整生命的可能。不过,在挺长一段时间里,张鹏每次都只能失望地回来。后来,他甚至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夏天到来的时候,变化终于出现了。张鹏在实验室里突然发现了一个囊胚,他兴奋地马上打电话,给同事们汇报结果。
“我们非常高兴。”张鹏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成功:个体细胞有了发育成个体的能力,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5个月的怀胎之后,张鹏和同事们在鹏鹏的预产期到来的时候,再一次来到新疆。不过,生产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因为迟迟等不到分娩,研究人员最后给“代孕”的母羊做了剖腹产的手术。
当鹏鹏从母羊的肚子里被拿出来的时候,它一动不动,像死了一样。“又紧张又害怕”的工作人员一边拍它,一边给它擦去鼻子里的羊水,几分钟后,它才慢慢地动了起来。
如今,鹏鹏还在一个实验羊场里继续成长。张鹏说,鹏鹏能否自己合成Omega-3,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测,但它身上的确携带上了那段被转入的基因。
“它100%是转基因动物。”张鹏说。
事实上,鹏鹏不仅是科学研究的产物,也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储备项目”中的一个部分。国家农业部门专门出资支持,培育动物新品种,对生物技术进行战略储备。作为这个动物新品种培育项目的负责人,马润林说,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两个应用方向,一个是协助解决人类的粮食产品,另一个是协助解决人们的健康。鹏鹏这只转基因克隆羊,则同时具备两个方向的用途:一方面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抵抗力。
不过,这只羊也绕不开围绕着它“身世”的争论。无论是克隆还是转基因,都绕开了正常的繁殖过程,其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公众的质疑。
“我们理解这种争议。”马润林说,“转基因生命可以为我们人类特定的目标服务,但它不会取代自然界的过程。我们没有太多机会战胜自然,因为自然界的选择是很完美的。”
如今在中国,克隆转基因动物的研发还在不断进行。杜玉涛介绍,他们曾经通过转基因的方式,使牛、羊分泌的乳汁也含有人乳的血清蛋白、乳体蛋白。这样,牛羊的乳腺就像一个合成蛋白的“小车间”,只要泌乳,就会不停地生产出这种蛋白。
更大规模的应用是对克隆猪展开的。研究人员将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克隆猪的身上,使它们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这样,制药公司就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药物试验,推动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工作。
“这就是手工克隆的价值。”杜玉涛说。
至于即将满月的鹏鹏,研究人员还需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一方面要严格测试它自身合成的Omega-3和其他物质是否安全,另一方面,也要检查新的基因是否会让它有什么不好的变化,比如更容易生病等等。
“我们吃下去的东西,会被消化为脂肪、蛋白质、糖类等各种营养物质,而不会作为基因在体内做任何功能表达。”马润林说,“如果这个物质本身没有毒,对环境和生物本身也没有毒性,那么人吃进去就是安全的。”
不过,目前看来,这些技术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还相当遥远。杜玉涛认为,实验室的能力还不足以承担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马润林和张鹏则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保证转基因动物做成的食品没有副作用、负效果,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
“我个人认为,转基因动物要投入市场还需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张鹏说。

5. 克隆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自从1997年2月22日英国胚胎学专家维尔穆特宣布克隆多莉羊获得成功以来,“克隆羊”成了整个社会最热门的话题,“多莉”克隆羊让维尔穆特一夜成名。从科学家到一般人士,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从古稀老人到少年儿童,从学术、专业刊物到各家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介,无不把克隆羊作为近年来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但是不同的人对此事的态度和看法却大相径庭。
“多莉”克隆羊是从A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移植到B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电刺激使重组的卵细胞在体外培养,而后移植到C羊的子宫内发育,最终由C羊生出小羊羔“多莉”。“多莉”具有和A羊几乎一模一样的遗传物质,可以说是A羊的复制品,因而称为“多莉”克隆羊。
自克隆羊研究成果报道以来,在世界上掀起了克隆生物的热潮,最近日本宣布体细胞克隆牛获得成功,美国获得了连续三代的克隆复克隆老鼠50只。同时,克隆技术也在发展,克隆成功率提高了5~10倍。可以相信,要是克隆人的话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克隆人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我国广西农大动物繁殖教研室也早于1995年无性繁殖出一头雄克隆牛。他们把体外受精后发育到16个细胞的胚胎进行细胞分离,每个细胞植入到一个成熟的去核卵细胞中,待体外发育到囊胚阶段时,再移植到母牛子宫内,经过大量实验,1995年7月,一头未经雌雄交配的母牛生下一头雄性克隆牛。

克隆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6. 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

第一只克隆羊叫多莉。
在自然界中,哺乳动物的诞生都是需要经历精细胞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然后再逐渐发育成生命个体。但在1996年,生物学家打破了这条自然规律,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了世界首只克隆羊,一只名为“多莉”的雌性绵羊。
多莉的出现,引发了当时全球的广泛关注,当时一些人甚至都幻想未来可能会出现“克隆人”,克隆出一个与自己基因完全相同的人。

过程
科学家从雌羊B身上提取出卵细胞,这种细胞只有一套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在自然情况下,卵细胞也是无法单独发育成生命,只有经过受精才行。
接下来,科学家去除雌羊B卵细胞中的细胞核,并且提取出雌羊A乳腺细胞中的细胞核,将其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通过电流的刺激作用,得到了一个拥有两套完整染色体组的卵细胞。
科学家把这种卵细胞培养起来,并诱导其进行分裂。经过多次分裂之后,卵细胞逐渐发育成胚胎。等到胚胎充分发育之后,再将其移植到雌羊C的体内进行一步发育。最后,雌羊C诞下了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7. 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

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叫多莉。其是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哺乳动物的成年体细胞培育出来的新个体,它是由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和PPL Therapeutics生物技术公司的伊恩·威尔穆特和基思·坎贝尔领导的小组培育的。它被英国广播公司和科学美国人杂志等媒体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物。             
                 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叫多莉。其是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哺乳动物的成年体细胞培育出来的新个体,它是由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和PPL Therapeutics生物技术公司的伊恩·威尔穆特和基思·坎贝尔领导的小组培育的。它被英国广播公司和科学美国人杂志等媒体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物。

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

8.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

多莉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出来的动物是一只名叫多莉的克隆羊,在现如今的生物课本上,依旧有她的身影。多莉作为一只克隆羊一直被人们细心的照料着,它小时候跟一般的羊也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等到它长到三岁的时候,很多毛病都表现了出来,它比一般的羊容易生病,体质特别差,最后因为多莉得了严重的肺病,专家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对它进行安x死。

相关启发
正常的羊的寿命一般是12岁左右,但是多莉在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专家们也解释了,应该是当时的科技还没有完全成熟,克隆出来的多莉才会出现早衰的情况,毕竟它是从一个细胞演变过来的,生命状态是个延续的过程,这就导致了它的寿命比较短。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如果真的克隆出来人,他的寿命也就可能只有一半,这样子的结果不寒而栗,希望不会有这么多奇怪的尝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