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2024-05-17 04:29

1. 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天道酬勤是我们的信念,自强不息是我们的追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自强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自强励志故事篇1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亲戚朋友们怎样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仰望看那高高的跳台。想到自己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碧蓝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开始冷静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大量的阅读,使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谱写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画画。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纷纷劝阻:“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家人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地练习,常常累得头晕目眩,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头过去了,乔妮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下了很大力气去写作,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乔妮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两三年后,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教育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改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励志故事感悟】人生总会遇到很多挫折,当我们看到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以后,再回头想想我们经历的一些事,有时候只是简单的工作失误,有时候只是经济上的拮据,有时候只是家庭里的一些小矛盾,跟乔妮比起来,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不禁要想,到底我们缺的是什么?信念?梦想?坚持力?值得我们思考。
    关于自强励志故事篇2    一只母鸡捡到一只鹰蛋,把它带回去和自己的蛋一起孵,小鸡和鹰一起成长,鸡妈妈待它视同己出。一天,一猎人经过,一眼就看出了那只鹰,虽然那只鹰走路和觅食的神态已经和小鸡差不多了。
    猎人对鸡妈妈说:“这是一只鹰呀,你应当让它成为真正的鹰!”
    鸡妈妈说:“它是我的`孩子。”
    猎人对鹰说:“你是一只鹰呀!”
    鹰说:“你弄错了,我是一只鸡。”
    于是猎人把小鹰带到一个小土堆上,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落在地上,然后迈开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子。
    猎人有些失望,但还是把小鹰带到更高的土堆上,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又落在地上,还是迈开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子。
    猎人有些遗憾,但他说:“我们再试一次!”于是猎人把小鹰带到悬崖边,对小鹰说:“这次就看你的造化了!”说完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直掉下去,突然,快要着地时,小鹰奋力地扑闪自己的翅膀,扇动着,扇动着,终于,小鹰飞了起来,像一只真正的鹰!
    猎人欣慰地笑了。
    关于自强励志故事篇3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亲戚朋友们怎样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仰望看那高高的跳台。想到自己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碧蓝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开始冷静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大量的阅读,使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谱写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画画。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纷纷劝阻:“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家人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地练习,常常累得头晕目眩,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头过去了,乔妮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下了很大力气去写作,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乔妮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两三年后,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教育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改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励志故事感悟】人生总会遇到很多挫折,当我们看到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以后,再回头想想我们经历的一些事,有时候只是简单的工作失误,有时候只是经济上的拮据,有时候只是家庭里的一些小矛盾,跟乔妮比起来,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不禁要想,到底我们缺的是什么?信念?梦想?坚持力?值得我们思考。
    
    ;

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2. 自强不息的小故事

1、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2、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他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3、格林尼亚教授
维克多·格林尼亚,全称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林尼亚(法语:Franc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日),他于1871年5月6日出生于法国瑟堡。
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4、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5、让·弗朗索瓦·米勒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
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没有那种不怕不弃、奋勇前进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诞生出不朽之作。

3. 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2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 
3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4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5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

4. 自强不息的故事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2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 
3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4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5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5. 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有哪些?

 自强不息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zì qiáng bù xī,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那么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有哪些呢?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自强不息  1、《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3、《司马迁写出名传万古的《史记》》。司马迁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历史,广泛积累资料,受父亲临终嘱托,开始研读整理资料,谁知一场飞来横祸使他入狱受酷刑,惨遭宫刑,但他克制自己,发愤写作,耗尽一生心血,终于完成了史书。
  4、《嗜学的范仲淹》。范仲淹勤奋读书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
  5、《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以上就是对于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有哪些?

6. 自强不息的故事

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体重仅30公斤,体骨成S型严重弯曲的18岁残疾少女周明珠,她的故事是由一桩桩与病魔顽强抗争、刻苦学习、勤奋写作、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片段写就的。   周明珠1985年9月25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8个月时就患上全身性小儿麻痹症。父母倾其家中所有,又借债10多万元,先后给她动了两次大手术,开过7次刀,但病情没 有好转。小小年纪的她整个体骨就成S型严重弯曲,行走站立十分困难,一颗心脏被挤压到了左腋窝内,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医生曾说:小明珠可能活不过25岁。  小明珠8岁那年,当时的解放桥小学收下了这名特殊的学生。每天清晨,小明珠的爸爸将她绑在自行车后座和自己腰上送到学校,妈妈则在上午课间赶到学校抱着她上厕所,中午妈妈天天给她送饭,傍晚再由爸爸接回家。就这样,周明珠以优秀成绩完成小学课程。  1998年,周明珠被社桥中学录取。她在憧憬美好未来时说:“我读完初中还要读高中、上大学。”但严重残疾的身体越来越差,不时出现呼吸困难、昏厥等情况。初中三年,她因病回家休养就近两年。期间,她一面治病,一面自学,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初中课程。  18年来,病痛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周明珠。她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发奋学习写作。在两年多时间里,有20多篇文章被《无锡日报》等报刊采用,还写下4万多字的自传体小说《漫漫人生路》、《追寻梦的翅膀》。  周明珠一家居住在18平方米披屋里,夏天热得像烤箱,冬天穿堂风又使它成冰窖,周明珠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写作。由于体骨S型畸形,一天中只能坐2个多小时,加上下肢瘦削软弱无力,她写一会儿就要让爸爸妈妈抱到床上躺一阵子,她就用这时间构思,然后再回到桌子旁继续写。她曾多次写得脸发白,手发僵,甚至昏倒在桌子旁。  周明珠最爱读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近似的遭遇使她读起这两本书来格外感到亲切,并从中汲取营养、智慧和力量。她也萌发了写作自传体小说的想法。她如饥似渴地阅读世界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写作水平;同时坚持顽强写作,完成了《漫漫人生路》和《追寻梦的翅膀》自传体小说的书稿。  周明珠是一位重残少女,本应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心呵护,但她也竭尽全力为社会奉献无私的情和爱。她先后获得了500多元的稿费,她说:“我要用这点有限的钱办几件事。”她除了买来近百本国内外名著阅读外,还拿出一点钱帮助一些困难的学子,她给塘南中学的残疾学生高洁送去钢笔、笔记本和50元钱;给后祁街小学贫困学生刘雅君送去笔记本和100元钱。  更令人感动的是,去年初,17岁的周明珠决定身后把角膜捐献出来,以此来回报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当时,我市尚无自愿捐赠角膜的先例。2002年3月20日,周明珠在无锡红十字会的“角膜捐献申请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同年6月8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编号为0200200001的“角膜捐赠卡”送上门,周明珠郑重地在卡上签下姓名,成为筹建中的无锡眼库角膜捐赠的第一人。

7. 自强不息的故事

   自强不息的故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自小就勤奋苦读,但是他家里十分贫穷,没有饭吃,只能喝粥。在冬天,家里煮好粥,让粥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范仲淹的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任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自强不息的故事

8. 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

中国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有张海迪勤奋学习、陈平忍辱苦读书、司马迁写成《史记》、王献之依缸习字、嗜学的范仲淹。
1、张海迪勤奋学习: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司马迁写成《史记》:司马迁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历史,广泛积累资料,受父亲临终嘱托,开始研读整理资料,谁知一场飞来横祸使他入狱受酷刑,惨遭宫刑,但他克制自己,发愤写作,耗尽一生心血,终于完成了史书。
4、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5、嗜学的范仲淹:范仲淹勤奋读书,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