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手段经验分享

2024-05-18 18:17

1. 风险管理的手段经验分享

      导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都面临内部或外部风险,它会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进行风险管理,那么风险管理的手段经验分享呢?以下是我跟大家介绍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险管理的手段经验分享          1、风险回避 
          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 
         (1)合同转移。通过签订合同,可以将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2)保险转移。保险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式。
          4、风险保留 
          (1)无计划自留。 
         指风险损失发生后从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损失前做出资金安排。当经济主体没有意识到风险并认为损失不会发生时,或将意识到的与风险有关的最大可能损失显著低估时,就会采用无计划保留方式承担风险。一般来说,无资金保留应当谨慎使用,因为如果实际总损失远远大于预计损失,将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2)有计划自我保险。 
         指可能的损失发生前,通过做出各种资金安排以确保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获得资金以补偿损失。有计划自我保险主要通过建立风险预留基金的方式来实现。
           风险管理的把控方法: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去承接项目,对所承接的项目要进行预评估制度,对经评估确认风险较大的项目要尽量避开和放弃。有多少人接多少项目,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由于人员不到位、人员与投标不符、资质降低等容易受到处罚的风险。此外,不盲目扩大规模,使各个项目均能处于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范围之内,有效避免因企业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2、企业应该尽量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制定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老板》杂志表示企业管理者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还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对涉及监理风险的工作内容,制定较为细致的、有针对性的`监理实施细则和风险管理计划,从而使企业的所有项目均能按统一规定的工作程序、要求、标准去做好监理工作,正确履行监理的各种责任,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3、企业管理者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动态管理。 
         企业的各级领导、业务部门要经常到项目中进行检查与指导,并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听取业主的意见,及时把各种新的法律法规、内外形势变化、企业和业主的要求等传达到项目监理人员当中,并在检查中及时发现项目监理机构的不足,企业管理者应针对项目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加以处理,使其消失于萌芽状态,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4、 组建突发事件公关队伍,全面应对突发事件。 
         企业管理者为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精干高效的突发事件公关队伍是完全必要的。其成员应包括企业最高决策层、公关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技术研发部门、保安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公关专家等专业人士。

风险管理的手段经验分享

2. 如何做好风险管理经验分享

      导语:如何做好风险管理经验分享?现代企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竞争者无缝不入、伺机而动,消费者口味游移不定,人才持续外流内泄,危机无处不在。
           如何做好风险管理经验分享          一、首先是树立突发事件的公关应对意识 
         做到临危不乱。以公众为中心的意识。公众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公众对企业的认知、评价决定着企业能否获得更多更优越的资源。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把以公众为中心的意识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不断检讨、纠正企业自身行为,使之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期望相适应,以谋求社会公众的好感、认可、支持与合作。
          二、其次是组建突发事件公关队伍,全面应对突发事件 
         为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精干高效的突发事件公关队伍是完全必要的。其成员应包括企业最高决策层、公关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技术研发部门、保安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公关专家等专业人士。在正常情况下,突发事件公关小组负责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情况做出准确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防范措施:监督指导防范措施的落实,加强对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管理;开展对公关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培训,组织突发事件状况模拟演习等。
          三、最后是修复和重塑企业形象 
         谋求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要如实兑现突发事件中对公众的承诺,做好善后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形象进行重新设计,准确定位,更新企业战略。谭小芳老师建议企业要弥补突发事件造成的形象损失,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关键是要更新经营战略,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改善产品与服务质量,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多的利益。这样企业才可能“化危为机”,谋求新的发展契机!
         如何做好风险管理经验分享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发现、列举、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当确定了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对每一过程进行风险识别,确定风险源,影响区域、事件的原因及潜在的后果。在管理体系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应围绕着产品(环境、安全)的符合性及客户满意、预期目标的实现,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线,从人、机、料、法、环、测等过程控制因素入手,考虑以往的历史数据和信息,识别人员应包括各方面专业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识别。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对风险的进一步的理解并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分析的结果是风险评估及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应对的输入。风险分析包括了对风险源、导致风险的原因、正面或负面的后果、后果的可能性的分析,最终确定潜在的后果范围、可能性及其他相关的风险特性。由于通常一个事件具有多种不同的后果,在风险分析时,需关注不同后果对不同预期结果实现的影响,风险分析也需要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效率。
          风险评价和应对措施(处理)。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基于风险分析输出,对哪些风险需要处理或优先处理做出决定。风险评价的过程是将风险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风险水平与已确立的风险准则相比较,确定风险的可容许程度,对未来的行动做出决策。风险准则是评价风险的依据,该准则体现了价值观、目标和资源状态。风险准则的确立是基于组织确定的目标,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风险准则也可以源自标准、法律、方针和其他要求,风险准则同时也反映了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及容忍程度。当内外环境变化时也可以对现有风险准则进行评审必要时作出调整。
          监视和改进。 
         应对风险的识别、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及有效性进行监视以改进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中需要监视内容可以包括:1、通过对内外相关事务信息的动态更新,检查是否对风险识别的输入进行更新,保持输入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2、通过日常的工作检查、内审等对应对风险的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3、在管理评审对应对风险的措施的有效性按策划的方式进行评价,应对风险的措施有效性评价可以从产品(环境、安全)的符合性情况,增进顾客(用户、员工、周边居民)满意度方面,目标的实现情况,过程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风险是否得到控制等方面进行。对上述过程及活动的监视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改进风险管理机制。
          变更。 
         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组织职能的变化,国家法律标准的变化,顾客要求变化等等,应及时组织对这些变化导致的风险情况进行再识别、分析及评价,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变化的风险可控。

3. 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4. 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基本方法: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5. 风险管理如何做好

今天分享2个方面的思路。
首先,在项目启动的时候,召开一次风险识别专题会。

中天华夏咨询-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方法有很多,项目团队花1-2 个小时系统的识别一次项目的风险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运用“新”识别方法,把项目中新的“维度”全部罗列出来,例如新技术、新成员、新流程、新供应商、新客户等,项目中所有新的维度都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点,围绕每个新维度,从项目各个领域探讨是否会存在风险,识别后建立成项目第一版项目风险管理计划表,定义责任人、风险等级等信息。
其次,每个责任人在制定出风险规避措施后,项目经理要严格把关“规避措施”的有效性。何为有效?例如某个负责人在风险规避措施中写“加强项目组成员的沟通,提升效率”,这个规避措施是有效还是无效?很多人会说“加强沟通”是有效的啊,没错,但这确实一个无法跟踪、无法度量的无效措施,如果您为了加强沟通而给出的规避措施是“集中办公”,这个方案就是有效的,可以在管理过程中明确确认是否执行,效果如何。
类似“加强沟通”这样的风险规避措施,在我们见过的风险管理计划表中层出不穷,如何在执行中不给出这样的无效措施呢,办法就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再要求”,项目经理要求风险责任人必须给出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如果要求后还看到类似的现象,就再要求责任人重新制定。但如果项目经理明明看见这样的问题,却无动于衷,当您默认了这样的现象是合理的,风险管理也就真的成了走形式的过程。
所以,风险管理是否能发挥其效用,本质上不在乎流程制度如何,关键在于项目经理如何要求与执行。

风险管理如何做好

6. 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首先,在项目启动的时候,召开一次风险识别专题会。

方法有很多,项目团队花1-2 个小时系统的识别一次项目的风险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运用“新”识别方法,把项目中新的“维度”全部罗列出来,例如新技术、新成员、新流程、新供应商、新客户等,项目中所有新的维度都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点,围绕每个新维度,从项目各个领域探讨是否会存在风险,识别后建立成项目第一版项目风险管理计划表,定义责任人、风险等级等信息。
其次,每个责任人在制定出风险规避措施后,项目经理要严格把关“规避措施”的有效性。
何为有效?例如某个负责人在风险规避措施中写“加强项目组成员的沟通,提升效率”,这个规避措施是有效还是无效?很多人会说“加强沟通”是有效的啊,没错,但这确实一个无法跟踪、无法度量的无效措施,如果您为了加强沟通而给出的规避措施是“集中办公”,这个方案就是有效的,可以在管理过程中明确确认是否执行,效果如何。
类似“加强沟通”这样的风险规避措施,在我们见过的风险管理计划表中层出不穷,如何在执行中不给出这样的无效措施呢,办法就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再要求”,项目经理要求风险责任人必须给出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如果要求后还看到类似的现象,就再要求责任人重新制定。但如果项目经理明明看见这样的问题,却无动于衷,当您默认了这样的现象是合理的,风险管理也就真的成了走形式的过程。
所以,风险管理是否能发挥其效用,本质上不在乎流程制度如何,关键在于项目经理如何要求与执行。

7. 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导语: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
           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1、企业管理者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动态管理。 
         企业的各级领导、业务部门要经常到项目中进行检查与指导,并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听取业主的意见,及时把各种新的法律法规、内外形势变化、企业和业主的要求等传达到项目监理人员当中,并在检查中及时发现项目监理机构的不足,企业管理者应针对项目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加以处理,使其消失于萌芽状态,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 
         企业管理者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去承接项目,对所承接的项目要进行预评估制度,对经评估确认风险较大的项目要尽量避开和放弃。有多少人接多少项目,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由于人员不到位、人员与投标不符、资质降低等容易受到处罚的风险。此外,不盲目扩大规模,使各个项目均能处于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范围之内,有效避免因企业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3、企业应该尽量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制定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 
         《老板》杂志表示企业管理者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还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对涉及监理风险的工作内容,制定较为细致的、有针对性的监理实施细则和风险管理计划,从而使企业的所有项目均能按统一规定的工作程序、要求、标准去做好监理工作,正确履行监理的各种责任,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4、 组建突发事件公关队伍,全面应对突发事件。 
         企业管理者为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精干高效的突发事件公关队伍是完全必要的。其成员应包括企业最高决策层、公关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技术研发部门、保安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公关专家等专业人士。
         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一)坚持教育防腐,细化防控措施 
          一是强化廉政风险教育。 
         把深入感知、认知廉政风险作为提升防控水平的前提,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排雷”、“扫雷”是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教育、警示作用同样不能忽视,风险查摆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和自我防范的过程。要充分利用日常政治学习等机会,开展理论教育、典型教育、岗位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廉政教育的渗透,增强自我发现、自我纠正的风险意识,增强党员干部的风险认知能力、防险意识,使干部职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文化熏陶和廉政教育。此外,还要通过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深入基层开展“大走访”进行查访核验等工作,开门评税,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做到教育在先、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防线。
          二是厘清风险种类,规范流程运用。 
         制定细化严格财务管理的相关实施办法和党组议事规则,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再造,制作工作规程,对权力运行节点的每一项权责进行精细化分工和管理,建立权力相互监督制约,流程环环相扣的基本流程,别是要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完善各项审批程序,定期分析评估,并采取多种形式将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公示。突出税收执法权监控,在运行过程中坚持以定岗定责为基础,对税收征管职能进行梳理,对涉及的职能进行合理分权和确认,明确税收执法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文书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严格划分不同权力的使用界限,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优化运行程序,准确利用各类征管软件,实施流程科技控制,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有章可循,基本做到可视、可防、可控。
          (二) 强化监督检查,促进机制运行 
          一是将风险防范管理与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相结合。 
         在加大岗位廉政教育、风险防范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超前防范。要围绕“人、财、物、征、管、查、减、免、罚”九个环节,将廉政风险防范与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进行有机结合,把领导干部遵守《廉政准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经费使用、票证管理、税收执法等作为主要监察项目。积极健全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建立起党内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组织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上级监督和下级监督相结合,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主辅交叉的监督网络,让税务干部权力运行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对外,采取意见箱“集意见”、座谈会“求意见”、个别走访“谈意见”、信访接待“询意见”进行查访核验等工作,收集解决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增加监督检查的.实地效果。
          二是将风险防范管理与目标考核相结合。 
         要将风险防范管理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通过硬化考核指标,突出考核重点,严格内部检查等手段,强化各项制度落实和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近年来,目标考核虽在治理“慵懒散”方面起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考核指标太粗不具体、量化标准不统一、检查面宽时间紧、考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及人情面子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监督检查整体效果不佳。尤其是决策权和监督权的一体化,使监督主体和客体时常错位,以致对权力的监督难以实施。整体监督的乏力,给以权谋私、以税谋私者带来可乘之机,也使廉政风险居高不下。因此,在行政管理权方面:要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干部任用、经费使用、资产管理、大宗物品采购、基建维修等重点工作的监督,加大对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相关制度落实、政务公开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以考核促进执行,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对风险防范工作落实不力的,年终取消评先资格,对拒不落实风险防范管理或单位出现廉政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对责任人和单位领导进行责任追究。从而切实发挥出制度的效力。
          三是将风险防范管理与税收专项检查相结合。 
         在税收执法权和自由裁量权方面:重点抓好对税务行政处罚、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税事项、核定应纳税额、发票领用、税款征收等重点岗位的监督。加大对税收管理员的税收征管行为、税收政策执行、日常办税程序等环节的计算机考核和人工考核,对税务行政处罚、个税双定、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税事项的审核审批,严格落实减免税集体审批制度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和规则,要围绕税额核定、税款征收、发票管理、行政处罚等税收执法环节加强监督,通过纳税评估、执法检查和集中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加大对税收执法环境的整治,查找税收征管工作漏洞,了解规范执法情况,杜绝不按程序和规定办事,随意执法及以权谋私损害纳税人利益的问题,围绕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减免税、所得税税前列支等审核、审批环节加强监督,进行纳税评估、汇算检查、税负调查,数据比对的形式,检验各单位税收征管质量,对出入较大的严格实行问责制,进一步强化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杜绝失职渎职及违法违纪问题发生。
          (三)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制度落实 
         在惩防体系建设中,教育、预防、监督、惩治是基本原则,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没有惩治的教育是空头的教育,再好的制度,如果缺少监督手段不执行,也会形同虚设,只有严肃惩治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破坏制度的行为,才能突显教育的效果,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通过利用考核和检查结果,建立检查底稿、汇总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执法过错预警纠错和过错责任追究,对发现的征管漏洞进行归纳梳理分析,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处理。通过定期通报、警示提醒、诫勉谈话、行政处理等手段,加大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及以权谋私损害纳税人利益问题的查处。加大自办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在审核审批、税额核定、纳税评估、征收管理等关键环节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处在重大涉税案件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案件,严肃查处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及“吃、拿、卡、要、报”。

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8. 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流程如下: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包括分析风险的来源,产生的条件,风险的特征,哪些风险影响项目;

2、风险分析:涉及对风险及风险的相互作用的评估;

3、风险控制: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为降低项目风险的负面效应制定策略和技术手段的过程;

4、风险跟踪与监测:目的有三,一是监视风险的状况;二是监测风险的对策是否有效,监测机制是运行;三是不断识别新的风险制定对策。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11-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